排异反应成心脏移植患者存活最大障碍
心移植技术已成熟 延长存活时间是难题
据了解,杨玉民作为我国心脏移植发展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集中体现了我国心脏移植从无到有,再到器官移植大国的发展历程。杨玉民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后存活18年的纪录,带动了中国器官移植医学的发展,并为我国心、肺、肝、脾、肾等大脏器移植的快速发展及成功提供了宝贵经验。
夏求明教授表示,目前,心脏移植手术已经成熟,很多医院都能够开展。但是排异反应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换心人”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供体缺乏 每年多人等待心移植
据介绍,目前全球的心脏移植总数超过7万多例次,每年大约要进行3000例心脏移植手术,一年的平均存活率为80%。然而,远期存活率改善并不明显,生存率仍以每年4%的速度在递减。
“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肾等大器官移植在技术上已基本不存在问题,主要问题还是供体的缺乏。”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蒋树林告诉记者,每年在该院登记、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有20多人,但是供体基本为零。没有供体导致心脏移植手术无法进行,这是全世界脏器移植的难题。
夏求明教授说,要解决器官移植的问题需要两套系统工程:一是在法律层面确立脑死亡概念、建立地方性或全国性器官征集和分配体系、开展器官移植机构的资格认证和准入、监控等;二是医疗机构在技术和相关设备上要达到一定水平,保证手术成功。同时,干细胞、克隆、转基因和人造器官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器官移植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李华虹 张明超 编辑:宋扬
|
更多新闻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