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自诊
三种不良后果让人担忧
轻病重断、自己吓自己。某商场营业员小李,早上一起床便感觉脸上异常难受,急忙跑到镜子前一看,原本嫩白的脸蛋,竟肿得像变异的红萝卜,布满一片片的红斑,异常难看。马上要到上班时间,她只得戴了个大墨镜,匆匆赶到单位。坐在办公室,她不敢把墨镜取掉,害怕同事嘲笑,便打开电脑,把自己的症状输入网站,先在网上自我诊断。按照症状一对照,她吓得差点瘫在电脑前,天啊,她的症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差无几。惊恐之下,她把“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息打电话告诉了老公。那天包括双方父母、娃儿在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哭哭啼啼,她还要交代后事。小李说,她随后请了一个月的假,整天在家看照片,给娃儿和家人做饭,想着后事等等。直到前晚,丈夫一再追问,是否核实清楚,她才不好意思地说,是自己在网上查看的结果。第二天夫妻二人来到市医院皮肤科。经过验血等检查,医生说只是很普通的接触性皮炎。
重病轻断、越拖越严重。半个月前,张艳感到肚子周围不舒服,便上网自查病情。一瞧,便判断是一般的炎症,就花几十元在药店买了药,边吃药边擦洗患处。过了一周,疼痛不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有时疼得连站起都难受。家人让她去医院检查,她却反驳:在网上查了,是小毛病,没事儿。最后家人把她强行送到市医院妇科门诊室,医生一检查,原来是宫颈炎,比一般炎症严重,原因是没有及时治疗,拖延了治疗时间,加重了病情。
误诊多,维权难。患者与网上医生不能面对面进行交流,不能准确判断病症。一旦判断有误,就有可能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延误,误诊率偏高。另外,网上有很多医学知识都不是权威医疗机构提供的。正规医生诊病,离不开四类资料: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一些较复杂的病症,仅靠症状描述无法辨别。一些小毛病可能隐藏着重大的疾病,这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才能确认。正常情况下,医生在没有见到病人之前是不允许开处方药的,如果患者在管理不严格的药店买到了处方药,一旦用错了将会很危险。网络判断病症,基本属于“隔空猜物”。每一种疾病会同时表现出多种症状,每一种症状又可能为多种疾病所共有。有时症状是一种假象,有时医生当面诊断还能误诊,更别提不见病人的网络了。
此外,“网上自诊”在维权上也存在不小的风险。医院就医,患者和医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合同法律关系,国家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暂行治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范医疗行为,但网上诊断这种属于边缘的诊断方式,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医生资质无法核实。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将无法找到网上医生,责任很难追究,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最终患者将陷入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而医院就医在这些方面显然要安全可靠得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