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男男性行为是“导火索”
据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鸣介绍,2003年市疾控中心对广州市男同群体的艾滋病疫情进行过调查,当时感染率还只是1.7%,而今年感染率已高达7%以上。
王鸣说:“当前广州最紧迫的防艾任务,就是抑制艾滋病在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快速传播的趋势。”
广州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了一个防艾公益组织,名为“朋友公益”。这个组织从4年前开始组建,从4个志愿者发展成如今超过200个志愿者。据主办者华南理工大学学生陈杜介绍,“朋友公益”组建后得到了著名艾滋病专家张北川教授的支持,与世界卫生组织、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共同执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加速基金第三期项目”,在广州大学城进行针对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计划。
据陈杜介绍,在广州地区高校,艾滋病病毒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其中,“男同”占有相当的比例。“朋友公益”因此开发了一个专门针对“男同”的项目,名为“同城社区”。2009年,同城社区接触的大学生“男同”1000多人,到2010年上半年已经增加至1500多人。
“男同”之所以成为大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最高危的群体,是因为多数大学生“男同”采取了不安全性行为。陈杜说,他们在志愿服务中了解到,目前大学生男女情侣发生性行为,出于避孕考虑往往使用了安全套,而“男同”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使用任何防护。一些小范围的调查显示,广州男大学生购买性服务的情况也有所增加,有的并未采取安全措施。
陈杜发现,很多来自珠三角二三线城市或农村地区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近年来,国内大学生性态度和性行为日益开放,而高校的性教育又非常滞后。同时,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在大学生防艾方面的资源并未得到有效整合。这些都使大学生防艾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郑天虹 肖思思 编辑: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