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 看病为何更贵
2010年07月08日 20:56 凤凰网健康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内容摘要: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在“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下,一系列能够创造效益的新事物,像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等,想雨后春笋般在全医疗系统全面开花。

凤凰卫视1月21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二)”,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在“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下,一系列能够创造效益的新事物,像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等,想雨后春笋般在全医疗系统全面开花。同时出现的还有以上提到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卫生系统内部也引发了大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医院是不是掉到了钱眼里”、“医疗应该是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

但是市场化的大方向没有变,数年间医疗卫生事业,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高度发展。1980年中国卫生机构数量是18万家,到公元2000年已经有32万家了,但是看病难的为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首先是医疗费用飞涨、因病致贫、无钱看病的事例,从时有发生变成了普遍现象。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过去的23%升到60.6%。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倍,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两倍。

其次是按城乡、所有制、就业状况,来分别组织实施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覆盖面过小,难以体现一个社会应该遵循的公正原则。据测算,公元2000年占全国2/3人口的农村居民,只享有不到1/4的卫生总费用,而占有人口1/3的城镇居民,享有了3/4以上。

公元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家的卫生系统的业绩做了一个量化的评估,得出了一个令人极为震惊的结论,中国的排名倒数第四,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是排在最后的,是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对于医改的争论,2004年主张搞全面市场化的意见是占了上风,公立医院推行拍卖为主的产权改革,已经开始行动。这在一直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医疗领域的内外资本集团当中引起了“狂欢”,被他们解读为“吹响了医疗体制产权改革的号角”。一位受雇于美国医疗投资集团的专家声称“至少60亿美元的资本,在等着收购中国的医院”。中国医疗机构投融资论坛也在2004年底向媒体透露,有近百亿元的民营和外资准备介入中国近百家医院的改革制度工作。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健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转发到凤凰网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黄丽臻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