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上的一体化倾向。虽然孩子从降生起,与母亲身体连接的脐带已经切断,但是,亲子之间有一根似乎永不消失的心理上的脐带,让亲子成了心理上的“连体人”,彼此都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于是,亲子之间彼此的权利与责任界限几乎消失了,于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由于这种亲子一体化心理,一方面,使父母认为穷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子女;另一方面,让子女以为接受父母的一切也是理所当然。于是,一面是子女心安理得地啃老,一面是父母心甘情愿地被啃。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且,在亲子一体化心理中,与其说是子女缺乏独立意识,不如说是父母更缺乏独立意识,或者说,是父母对子女的强烈的依赖意识,“培养”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意识。于是,“啃老”便是必然的结果了。
不用说纯粹地啃老族在直接啃老,即使不少有工作的子女,不也在心安理得地间接地啃老吗?不信,看看有多少年轻人的楼房是自己独立购买的?再有,现在的啃老族绝大部分是最初的独生代。这又加重了传统文化中的亲子一体化心理,亲子之间有了更大的依赖性,更缺乏彼此独立的意识。也许正是因此,郝麦收先生与儿子的亲子独立协议,才显得那样弥足珍贵。这份协议说白了就是,儿子18岁后不靠父母,父母老了不靠儿子。这本来似乎天经地义的事情之所以传为美谈。还不是因为很多家庭中两代人都不能彼此独立?为什么?关键就是因为亲子一体化心理。
啃老是对生活的逃避,逃避的直接结果,是得到了家庭庇护这样暂时的“好处”。人的行为一旦得到好处,就会被强化。于是,啃老成了一种“持久战”。像小雨那样,拿“等合适的工作”这个借口,一等就是两三年,而且,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还将继续等下去,啃老将永无终日了。因为逃避生活的最终结果,是让人成为一个废人。问题的严重性决非到此为止,啃老族,不但影响老一代人的生活,更会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对父辈,他们缺乏赡养能力;对子女,他们无力承担教养责任。如此下去,这就不仅是可怕的家庭问题,而且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问题如此严重,岂能再等闲视之?解决啃老族的问题,自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从心理学角度说,关键是两代人共同来积极进行心理自救。
心理互救:父母的应对策略
一是转变观念 由于传统亲子观念的影响,父母无怨无悔地为子女倾尽毕生财力、精力,直到子女成年,都无法从这种无条件全方位奉献的惯性中解脱。所以,拯救啃老族,父母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亲子观念,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真正切断亲子之间的心理脐带,彻底破除亲子一体化心理。父母要深刻认识到,即使亲情再浓,两代人也是彼此独立的人。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