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患呈现上升 “品行障碍”困扰未成年人
2011年01月13日 10:48 新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品行障碍指的是六个月内持续存在违背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或者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品行障碍是见于18岁以下少年儿童的一种危险障碍,表现为攻击人或动物(如欺凌、虐待、打骂、使用致命武器等)、破坏财物、说谎偷盗、严重违规违法等,其早期问题是逆反、对抗挑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则是因为发现家长或老师过去所讲的道理行不通或有瑕疵后表现出的一种心理不适反应。据国外的调查统计显示,品行障碍儿童占到总体的2%―6%,而早期逆反对抗的比例则高达4%―16%,男生比女生更多。研究表明,品行障碍儿童容易伴生或演变成注意力障碍、逃学、离家出走、反社会行为及违法犯罪。

陈海平指出,品行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也有父母及学校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作用。平常习惯有欲求就得到满足,一旦不能满足,孩子内心就会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不能接受父母解释时就会形成怨恨心理。这种怨恨和不满有时表现为伤害自己,造成自残、自杀、吸毒等行为,有时则会指向施予人或者约束人做出伤害行为。陈海平强调,家长平时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学会与有缺点和不足的人相处,从而点化孩子心理上的误区,使他们能平和地面对各种问题。“网络时代,孩子们面对许多信息源和复杂多元的社会,经受很多诱惑和冲突的观念,其能力又不足以排解这些困惑,往往会在内心积蓄不少错误的认知和愤懑的情绪。”他说,“孩子的这些问题往往是与家长情感沟通不畅导致的恶果。”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是,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期望孩子有出息的理念主导下,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骄纵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对于孩子们面临的感情困惑、学业压力以及人际交往的困境又理解交流不足,导致孩子情绪困扰,学习没有动力,逃避学习,甚至厌弃学习,最终影响了学业的发展。

用爱抚慰孩子们的心灵

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国家出台过多项法规和指导纲要,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002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4年国务院又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都将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教育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倡导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专职老师,到2010年城市要达到40%,农村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30%。上述党和国家的政策都是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为重要和直接的关心。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内的心理老师队伍素质还很不理想,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全面辅导学生心理、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预期。

陈海平认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首先,一旦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不要采取斥责打骂的方式,要弄清楚孩子抑郁或焦虑的是什么,为什么忤逆大人,让他把心理话说出来,了解他真实的想法,再相机提出一些处理办法或意见供其参考。第二,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预期要抱有理性的态度。学习成绩以及考学都不是唯一的目标,应该多从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伟人的故事中体悟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应该实事求是地给孩子提出目标,多了解和发挥孩子的长项,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第三,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和家庭困难的解决中,既让孩子们了解家长持家的不易,产生对家人的感情,也让他们对生活本身有更多的认识,学会自身克服困难的方法技巧,培养自己的毅力。别怕孩子会吃苦遭罪,否则就是剥夺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第四,家长和老师也应不断注意自身修养,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自己心态不平和,情绪不稳定,就会贻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中国古语讲“德为先,才为后”,只有先培养孩子的德行,将来才能真正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否则就容易成为社会的祸害。(吴红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闫昭遐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