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健康 > 正文
端午节 悬艾草菖蒲
2010年06月09日 14:35 中国早教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端午节之际,湖南湘中一带的百姓要在门前挂葛藤,插艾蒿、菖蒲,吃大蒜肉,为小孩画朱砂符,给小孩挂小香包,还有写“五月五日午,天时骑艾虎,手持龙虎剑,邪魔归地府”字样张贴的。其实,此类习俗,在我国各地非常普遍。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谣又曰:“五月初五过端午,天师尊神骑艾虎,蒲剑利刃斩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艾,即白艾,白艾又叫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以祛寒湿。干艾搓成绳,点燃后可以驱蚊蝇,至于用艾绒做成灸条治病,在西汉时就有了。蒲,即菖蒲,是一种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杀菌。在端午节,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是为艾虎,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而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能赶走蛇虫百脚,也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恶月”,百事多禁忌;而五月初五日是“重午”,又是民间所谓的九“毒日”之首,更是犯忌的日子。“杏子黄,大夫忙”,正是说的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端午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据说来源于这样一个传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这年五月,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在一个村外的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黄巢以为这个妇女不仁,抽刀欲斩,经询问,方知原来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小孩子是妇人所亲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愿让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黄巢一听,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认为她是天下少有的义妇,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菖蒲,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严令将士:“进军途中,如遇门挂艾蒲者,须加保护。”妇人听了,半信半疑,但她回到城里后,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攻打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菖蒲。黄巢果然信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领兵离去。从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江南许多地方在端午节时还有采药、驱狼等传统。俗话说:“五月端午草,百样都是药”,“端午节前都是草,端午来到都是药”。于是民间有在端午节这天上山采集地椒、野茶、苣苣、蒲公英、匾蓄、刺蓟等药材,以备单方土法治病之用。湖南湘中一带,在端午日偏重于采集久明光、天泡草、苦瓜叶、马齿苋、蒲公英、苦秣菜、金银花等,以便暑天备用,前三种是洗药,能防疮疖及痱子;后几种是吃药,能防痢、消炎、清肺热。还有的此日抓条蛇装入瓶内,日久腐化,涂抹疮疴;有的在田间抓只蛤蟆,在其嘴内塞入一块墨锭后挂起风干,备作药用,故民谚有“蚧蛤蟆躲端午,躲得了今年,躲不了明年”之说。从前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常有恶狼出没,小孩及家禽被狼叼走的灾祸时有发生。传说,每逢端午这天狼儿子出“肤花”(天花),死亡率高,成活率低,这样狼就难以大量繁衍。人们也乘狼之危,于端午这天,塞封狼窝,烟熏驱狼,以保人畜平安。另有“洗百病”的习俗。端午节那天,男女老幼前往野外郊游,采集花草,做“斗百草”游戏,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以利于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董俊杰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