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肠主要包括结肠和直肠,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比较迟缓,饮食西化,运动减少,寿命延长,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肠癌的癌前病要特别引起重视,90%~95%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恶变而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王启仪说。
九成大肠癌源于腺瘤恶变
“经济越发达,大肠癌发病率越高,大肠癌增多也跟城市人体力活动减少有关,跟动物类食物消费明显增加有关,跟平均寿命提高更是有密切的关系”,王启仪告诉记者,大肠癌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增高,30岁的人,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一,70岁的人,发病率则是十万分之二百。根据现在大肠癌的病因研究,认识相关因素最主要的和饮食结构有关系。比如说高蛋白、高质量、低纤维素,这种发病率比较高。
大肠会因先天或后天因素而长出息肉,并会在数年内变异增生,形成良性的大肠腺瘤,即大肠息肉病的一种,很容易发生恶变,其早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对于大肠癌的研究,近来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通过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临床研究,发现90%~95%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恶变而来,也就是说,大肠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因此,大肠腺瘤的发现和治疗,以及阻断大肠腺瘤向肠癌的演变过程,就成为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手段。多数学者认为大肠癌需经历腺瘤期才演变成癌,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大致平均需时10年。腺瘤越多,发生大肠癌的几率越大。
临床上,对发现的腺瘤如果及时切除,大肠癌的发生率则会有所下降。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子女发病率为50%左右,发病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将100%发生癌变。
大便习惯改变要留意
大肠癌常见的症状包括大便有血或呈黑色、大便习惯改变、腹部绞痛、大便后仍有便意,以及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出现贫血症状。
大部分大肠癌都发生在直肠,但结肠也会出现癌瘤,如果肿瘤是在结肠出现,由于距离肛门较远,故难以察觉出血现象,患者亦不会出现一般的大肠癌病征,只会因为慢性出血而引致贫血。
大肠癌的诊断包括肛门触诊、粪便隐血测试、大肠内窥镜检查等,但肛探只能初步检测直肠位置的肿瘤,而粪便隐血测试的准确度不高,故只有大肠内窥镜检查才能确诊远在结肠的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肿瘤。
大肠癌的治疗会因肿瘤的大小及扩散程度而异。早期大肠癌,手术切除后,完全可以治愈,进展期的大肠癌,生存机会减少,等到扩散期,则凶多吉少。
大肠癌的预后与能否早发现、早治疗以及能否及时切除癌前病变直接相关,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并作内镜下切除者,可完全治愈;早期癌经适当的治疗(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也可治愈;肿瘤浸润仅限于肠壁者,5年存活率90%;累及淋巴结的,5年存活率只有35%~60%;有远处转移的,5年存活率小于10%。
生活习惯西化,饮食以高脂肪、低纤维为主,加上吸烟、酗酒及少运动等陋习,都会增加患上大肠癌的机会,市民应尽早改变生活习惯,平日多吃蔬果,增加纤维摄取量。?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