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和她的控糖工具。
3年前,我体检发现空腹血糖为6.61毫摩尔/升,再测餐后血糖,16.2毫摩尔/升。我在医学院教生理多年,联想到自己盗汗、无力、易饿的症状,毫不犹豫地给自己带上了糖尿病的帽子。3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学习和探索饮食治疗这个武器。
糖尿病饮食最基本的原则是:进食量一定不要超过我们身体所需。我身高是1.56米,标准体重约50千克,每天需要的总热卡约1500千卡。由于当时超重,在控制饮食的前4个月,我严格地将总进食量控制在1200千卡。随着体重下降,再稍稍增加进食量。开始的一个星期觉得很饿,后来饥饿感不知不觉就消失了。随着进食量的减少,血糖一天天在改善,记得那时真兴奋。看看当时的记录,空腹血糖竟在一个月内从6.6降到了5以下,餐后血糖常常在5—6.5,精神也变好了。
我发现,大部分糖友都不喜欢“热卡”这个词,一听说吃饭要计算,打心眼里反感。其实,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表面看好像费时间,实际上是最经济有效的,能避免很多错误和麻烦。
计算热卡比很多人想象的容易得多,以下是我归纳的简易方法:
1.总热卡=30×标准体重(千克),标准体重(千克)=个人身高(厘米)—105,根据胖瘦和运动量大小,可适当增减100—200千卡。
2.食物热卡。能产生100千卡的碳水化合物(均为生重)包括:米、面、豆类30克、红薯、土豆100克、大部分水果(如苹果、橘子)250克、蔬菜600克。
能产生100千卡的蛋白质和脂肪为:牛奶300毫升、豆浆300毫升、两个鸡蛋、肉60克、油12克。严格地讲,以上数字并不精确,但八九不离十。
我家有个小磅秤,还有一个量杯,其实随便什么容器都行。我将常吃的食品称一下,记录生熟重量的变化,写在一个卡片上,贴在冰箱上。比如30克的粮食,做熟了就变成75克的饭。时间长了,就运用自如了。这样一来,能很容易算出吃的饭有多少热卡了。
患上糖尿病,今后几十年的时间要与这个病相伴。花这么一点时间,就能学会计算热卡,做到心中有数。相信我,绝对是超值的。▲
《生命时报》 (2010-10-01 第12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