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传
陈明哲,75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顾问委员,欧亚科学院院士。
北医三院行政楼212房间,和门诊大厅的熙熙攘攘人声嘈杂相比,这是一间略微显得有些寂寞的办公室。推开门,75岁的陈明哲教授一个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灰白的头发,平和的笑容,朴素的衣着,一点儿也看不出他曾是这家医院的一院之长,更看不出他有着怎样传奇曲折的人生经历。
“我的爸爸妈妈都在香港做医生。”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自己生于战乱,趴在香港启德机场旁边听过日本兵机枪突突突的扫射声;有过优越富足的生活,上世纪70年代就在美国有车有房;经历过最艰难的岁月,文化大革命时上山下乡吃过的苦难以计数;也有过最累的时候,64岁又担任了新组建的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体验着万事开头难的艰辛与繁忙。人生起起落落,唯一没有变的,是他始终有着一个健康的身体。“今年年初,我在美国从旧金山连续开车6个小时到洛杉矶,中间没有一次休息,所依靠的,就是手边一杯咖啡和身体零件良好的运转。”
旺盛的精力来自他能吃能睡的生活习惯。“在德国,我能一次吃完一大块猪后腿,好多年轻人都望尘莫及”。“晚上一沾枕头,不到1分钟就睡着了。”这固然与他年轻时有个运动员的好身体有关,更关键的,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心态好是长寿的秘诀,研究表明,它不仅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也能减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黑色皮革面的小本子,翻开最后一页,上面工工整整地用繁体字抄着妈妈送给他的两句话:“蓦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他解释,不论发生什么事,要学会处变不惊;无故受了冤枉,要泰然受之。不惊不怒就是容忍,而容忍不是弱者的行为,反而是强者的表现。做院长时,他体会到,受冤枉是常有的事,他没有因此郁闷焦虑,而是沉着地思考,自己有错的马上就改,没错的就去解释,人家不理也不要紧,时间会证明什么是对的。如今,教给他这一秘诀的妈妈,已经97岁,身体依然硬朗,95岁时还喜欢做公共汽车与众同乐。
除了心态,陈明哲比普通人更多地了解一些保护心脏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比如从1995年起,考虑到自己平时应酬比较多,他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至今一直没停。75岁的他,如今冠状动脉、颈部动脉一点硬块都没有,实属不易。“这种药对肝功能和肌肉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过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可以减少动脉斑块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但一定要记住,在咨询医生后才能服用。”
每天早晨,他一定要喝250—300毫升的牛奶,在饮食上,除了不要太咸外,他对自己并没有太多要求。“美国曾针对3组60岁以上的老人做过一个实验,一组严格控制热量,每天只能摄入1200千卡;一组吃低脂肪食物,严格控制主食;一组什么都可以吃。5年后,证明什么都可以吃的这一组人最健康,死亡率低、心血管事件和肿瘤都少。”他说,其实这还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对自己别太苛求,心态好,也更健康。“不过,血脂、血压本来就高的人除外。”最后,他笑着提醒说。▲
(张静)
《生命时报》 (2010-11-02 第12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