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来历腊八粥配料做法全揭秘(图)
“腊八节”食品原料(资料图)
夏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叫“腊八粥”。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按腊八粥又名“七宝”。腊八日,吃腊八粥、打腊八冰,预测来年五谷丰歉,是过去老西宁人过腊八节的主要活动内容。然而,过腊八节的意义远不在吃腊八粥上。
腊八粥配料
十二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后亦通行于民间。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一到,预告人们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随即来临。腊八,是个要紧的信息提醒日子,它告诉人们:新春佳节的到来已进入了倒计时。人们常掐指计算,过了腊八,就到了“腊月廿三,灶君娘娘要上天”的日子。过了腊月廿三后,转眼又到了大年三十,一来二去,总共只有二十来天。日子一天接着一天,一切准备工作都要抓紧进行,人们见面时都说:“腊月里的人,紧跟紧;吃了腊八饭,忙得团团转;吃了腊八粥,不要发糊涂。”过大年的味道越来越浓,要办的事还很多很多。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健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到: | ![]() |
![]() |
![]() |
编辑:董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