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河南段
2010年06月09日 07:18 都市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历史沿革】

1000多年前,当北方各路英雄醉心于逐鹿中原时,偏安江南的杭州正埋头发展经济,城市建设空前繁荣。到唐代,杭州城已是一座大都城了,这从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当市长期间写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大致想象得出。到南宋时,杭州更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据《马可·波罗游记》),人口膨胀到上百万。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么多人要吃要住,西湖周边山头的树木很快被砍了个精光。解决烧火用柴及建房用木,便成了当时执政者不得不考虑的头等大事之一。

吴越王钱鏐决定开挖一条新河,沟通钱塘江与盐桥运河,以便将来自钱塘江上的木材运至杭州城里,这条新河便是现在中河南段的雏形,古时叫龙山河。清朝时,龙山河与盐桥运河合并称中河。

龙山河通航后,来自安徽、浙西南一带的木材和土特产,经钱塘江漂到杭州,在现在六和塔至美政桥一带的江涂上,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停靠区,等着进入龙山河。

因钱塘江水位比龙山河高,为防江水倒灌入城,江河交接处建有龙山闸(现闸口位置)。古时运输木料全是扎成木排而行,叫“放排”,木排顺着钱塘江漂到六和塔一带后,想进入杭州内河有两个办法:一是到龙山闸口排队,将木排拆小,用人力或畜力将短排拖入龙山河,重新连接后再运。二是在现在美政桥海月桥一带的江涂上,将木排拆成单根原木,由搬运工一根根背到龙山河边,扎成木排重新启运至凤山门外的木柴交易市场(旧时杭州人所说的“南柴、北米、西水、东菜”中的“南柴”,指的就是这段历史),最后散至城内千家万户。

19世纪后半叶,上海城市发展后,中河南段更加繁忙,来自浙西、皖南的木料经钱塘江、中河南段、中河、京杭运河东段,运往上海。

木排一旦启运,绵延好几里,而中河又是旧时杭州最繁忙的河道,不亚于现在的中河高架,北面来的大米、丝织品都要经中河进入市区,南来北往的船只木排在狭窄的中河相遇,经常一堵就是好几里。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样的拥堵场面还能看到。

除了作为“运柴河”外,中河南段还担当着引钱塘江水入城的重任。现在在白塔岭段,有一双向泵站,每隔一小时就有仪器监测中河水位,一旦中河水位下降,泵站开启,江水源源不断引入中河,所以中河南段也一直是杭州内河水质最好的流域之一。早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人因在河边洗衣服溺水的,后来两岸建起一米高的栏杆后,这类悲剧就不太听到了。

【看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有人篡改为“杭州美,最美在南星”。此言虽夸张,却不无道理。

中河南段(南星桥至闸口)两岸滨河游步道已基本贯通,两岸绿化搞得不错,柳枝曼妙间,点缀着众多的小亭子。沿途河水清清,拱桥弯弯,不到4公里的河道,竟有近10座小桥,古南星桥、小诸桥、洋泮桥、海月桥、化仙桥、水澄桥各具特色。走在其间,自然而然发出“小桥流水,风景如画”的感叹。

南星古泉:过南星铁路桥往南几十米,便是古南星桥,初建于北宋,现桥为清代时所修,为单孔拱形石桥。桥南堍,是南星古泉,泉池呈长方形,为条石砌就,池底铺鹅卵石,红色金鱼游弋其间。泉旁有一四眼古井,古泉和古井均发源于西湖南山,据说清朝时,此泉此井仍是附近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味厚而美,久旱不干。解放后,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古泉和古井渐渐废弃。2008年,杭州启动南星古桥、古泉、四眼古井保护工程,再现当年“水波映影”、“古泉回音”的旧景。

美食街:紧挨中河南段的复兴南街现在被打造成了一条美食街,饭店一家接一家,最具人气之一是阿强面馆,小店只有一二十平方米,面却有几十种,从十几元到四十几元不等,主打24元一碗的猪肝腰花大肠面,特别适合口味重的人。

【提醒】

中河南段(南星桥至闸口)全长约3.5公里。

南星桥以北的中河,正在整治,不适合快步走。

中河南段在美政花苑旁下穿复兴路,你只能走人行天桥过马路后,才能继续河边快步走。

之江路复兴路口正在进行沉砂池施工(今后钱塘江水将在这里沉淀滤清后,再引入中河),要到年底才能完工,所以建议不要走水澄路以西的北岸游步道。

南岸游步道止于闸口。如果你还有体力,可以穿过之江路继续沿钱塘江大堤走。

记者 冯云浓 制图 高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