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而言,心律失常像是个 “不速之客”,造访突然、来去匆匆,不易被检查仪器捕捉到,因此,病人的自觉症状和自我监测对于医生诊断疾病很重要。此外,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也会避免很多意外发生。
什么是心律失常呢?正常人的心律都应是窦性心律(指心搏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所控制),通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多数为70—80次)。运动、激动、发热时心率可增快,夜间睡眠时心率减慢(可每分钟50次以下)。当窦房结发出冲动的频率、节律异常,或向下传播受阻或途径改变,即可出现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
下列三种心律失常出现症状时,可以通过触摸脉搏做自查。
1.心脏早搏,心脏在正常有规律的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提前的跳动。当早搏频发或连续发生时,会出现乏力、头晕、气短或心绞痛等。这时摸摸脉搏可发现脉搏跳动有脱漏。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出现突然心慌、心悸或晕厥,有的表现恐惧不安、多尿等。重者发生低血压、心力衰竭等。脉搏速率达每分钟160—220次。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立即转复。
3.心房颤动,出现头昏、心慌、胸闷、气短等。摸脉搏出现快慢不一、强弱不等。
对于已经出现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而言,减少其发作非常重要,这就离不开合理的药物应用。实际上,针对心律失常这个难题,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们从上世纪80代初就已着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制出了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稳心颗粒。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淤的作用,能治疗气阴两虚兼心脉淤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认可。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中心联合进行的首次《中国住院患者心律失常调查》显示:“步长稳心颗粒在所有中西药抗心律失常常规使用频率中位居第六,是中国人使用最多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
为了充分证明稳心颗粒的疗效与安全性机理,自2003年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国内多个著名心电生理实验室的国内权威专家,分别从离子通道的角度对该药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6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指定药物安全性研究实验室、杰弗逊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实验室的严干新教授亲自主持了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研究。该研究结果于次年5月发表在美国《药理学和治疗学》杂志上,并与国内实验室论证形成互证。
必须强调的是,诊断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电图(包括24小时动态心电图),因此,一旦自我发现有心律失常,应及时到医院由专科医生察诊,并进行心电图检查予以证实。
此外,对于预防心律失常发作,生活方式上要注意调整,如规律作息、参加体育锻炼、避免暴饮暴食、少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食物等。▲
(王艳)
《生命时报》 (2010-11-02 第12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