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0)》近日发布。该报告认为,今年中国将继续调整价格长期过低的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另外,农产品也是推动CPI走高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CPI增长率上行超过3%是可能的,“但它不是通货膨胀,不可能通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予以预防和消解。”
该报告认为,中国的物价上行有自己的特殊性,与价格改革、资源货币化、商品供不应求、国际商品价格上涨、货币发行过多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可将物价变动的复杂成因简单地归结到仅仅看CPI增长率走势就判定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
该报告指出,面对通货膨胀,应选择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收紧银根,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促使普遍上涨的物价回落。但如果不是通胀,只是农产品、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调整所引致的CPI增长率上行,就不能简单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是总量需求政策,不可能解决由某些产品价格上行所引致的CPI上涨问题;不仅如此,它还将引致一系列负面效应发生。
报告认为,从2004年以来的实践效应看,提高存贷款利率不仅没有改变存款负利率的格局,反而给工商企业增加了资金成本,给农产品生产者增加了资金成本,结果进一步促使资源类产品和农产品的价格上行。“管理通胀预期”就是要正确分析CPI上行的成因,不要贸然改变货币政策取向,给经济运行和金融活动带来负面的导向。
该报告还预计2010年第二季度以后将出现市场比较敏感的政策调整期,其形势可能与2007年下半年比较相似。决策层有可能采取相对温和的调控措施,控制政策调整的力度和节奏,以促进稳定与增长这一目标的实现。
该报告认为,可选择的政策手段包括:增加央票发行数量,提高发行频率;适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强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加强查处违规放贷、用贷行为,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和担保行为等等。
本报讯 商务部监测报告显示,上周(5月31日至6月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6%;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下降0.4%。
57种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下降的有29种,占50.9%;持平的有9种,占15.8%。蔬菜价格加速回落。4月底以来,蔬菜平均批发价格累计下降幅度达到24%,其中大蒜价格累计下降13.6%。112种主要生产资料中,价格下降的有54种,占48.2%;持平的有35种,占31.3%;上涨的有23种,占20.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