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超过38.5℃再“上”扑热息痛
据国外媒体报道,新西兰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青少年使用扑热息痛(醋醋氨酚,退热净)会增加哮喘危险。药师提醒市民,如果发烧不到38.5度,最好别急着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新西兰的这项研究发现,与不使用扑热息痛的青少年相比,每月使用一次扑热息痛,青少年哮喘发病率会增加一倍。至少每年使用一次扑热息痛,青少年哮喘危险增加50%。 研究还发现,青少年使用扑热息痛,患湿疹和过敏性鼻炎的危险也会相应增大。 中日友好医院药师徐小华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用于病毒感染的儿童时,会诱发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又叫瑞氏综合征);同时也诱发神经性哮喘。所以在扑热息痛等复方退热药物中,要专门注明是否含阿司匹林。
徐小华指出,此次发现确认扑热息痛在内的任何药物使用量大、次数频繁都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引发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而且,除了可能导致过敏,扑热息痛还有肝脏毒性,一次大量使用(如服用间隔时间不到6小时重复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很可能损害肝脏健康。
为预防药物的过敏反应,徐小华提醒,使用药物最好遵医嘱,必要时咨询药师。很多人尤其是在孩子发烧时,家长担心孩子“烧坏了”,往往是孩子体温一升高就使用退烧药。其实扑热息痛药物最好在发烧超过38.5度时再使用。如果发烧还不到38.5度,最好使用物理方法降温(如使用毛巾、冰块冷敷),同时积极治疗引发发烧的疾病。使用扑热息痛的间隔要在6小时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杨凤立 编辑:宋扬
|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