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杨少杰昨天向记者介绍,通过在从化的野外引雷试验基地对雷电的观察,发现闪电通道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红、蓝、绿三色,雷暴发生时室外的人若身穿这几种颜色的衣服,就比较容易导致雷击事件发生。
杨少杰还介绍,8月22日、23日两天,韶关翁源县连续发生两起雷击致死事件,到昨天为止,今年广东雷击致死人数有13人。今年广东在野外简易棚屋遭雷击事件较多,乡村防雷工作刻不容缓。
杨少杰介绍说,8月23日下午4时许,翁源县江尾镇连溪村吴某夫妇、陈某等三人外出作业时,天气突变,便到连溪桥边一棵大树下的一个小岗亭避雨,结果三人被雷击死亡。杨少杰率队到现场调查后认为,岗亭顶部为钢筋混凝土板,但4根柱子都为砖结构,中间没有钢筋,雷电在击中旁边一棵大树之后,从中间爆出,又对岗亭顶部进行闪络,然后对亭内的三人进行放电。杨少杰告诉记者,其实这类岗亭要防雷一点不难,“简陋一点,4根柱子里边有一条有钢筋,直接接到地下,就可以有防雷效果。”
近年来,网上流传广州大学城是广州强雷暴区的说法,杨少杰昨天对此予以否认。在广州范围内,2003~2006年大学城(小谷围岛)每平方公里年雷击次数与其周边相比情况是:小谷围岛26.1次,番禺区23.04次,黄埔区24.23次,海珠区31.28次,可见雷击次数最多的是海珠区而非大学城。对大学城2004~2006年平均闪电密度的分析则表明,大学城体育馆所处区域每年落雷约为29次/平方公里,其北面、西面的闪电密度都更高一些,南面和东面则稍低,“大学城体育馆最易招雷击”的说法不成立。(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郑文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介绍 编辑:李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