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近年来网络销售假药案件呈上升趋势。2009年以来,我市药监部门已受理此类案件30余起。2009年10月,天门人卢冲通过网购制假、售假达142万余元的特大假药案被查处,卢冲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成为我国获刑最重的“假药贩子”。
为什么制假分子能频频得手?市药监局专家表示,这些假药贩子有自己的一套制假、销售手段:
手段一:仿冒知名外企的特效药。大品牌常常成为不法分子的“首要目标”。全球最大的研发制药公司之一,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生产了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注射剂“奥瑞新纳”,在我国境内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更没有上市,却被不法分子“移花接木”做成假冒的“奥瑞新纳”胶囊,通过网络销售危害市民健康。
手段二:“创造”知名医药机构。大部分假药网站都会利用特大城市里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特点,假冒或伪造国家级、甚至世界级XX疾病康复中心等名头,宣传假药。他们做的网站看上去精美专业,但只要仔细一查,多为“子虚乌有”。
手段三:非法添加激素类药物。不法分子针对慢性病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在假药中非法添加降糖药、激素、精神类药品,短期内患者或许能得到“缓解”,实际上长期服用后会产生药物依赖性,使病情更加恶化。
手段四:“山寨”正规公司。假冒合法企业名义销售,不但严重损害了合法企业的形象和利益,更对医药市场经济秩序造成极大破坏。
手段五:使用聊天工具、快递作为交易手段。不法分子一般都拒绝消费者上门购药,“隐身”在网络、快递后面,消费者即使被骗,维权也很困难。
市药监局专家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应该到正规机构购买药品,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记者 周晔 通讯员 罗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周晔 编辑:李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