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被排队拖死 机制之祸大于人祸
2010年11月12日 14:02 新华每日电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河南南阳,一名患者排队等待时猝死在该市第一人民医院,家属质疑检查项目过多。这一事件引起争议。(11月11日《东方今报》)

很多人在留言及相关评论中,都谴责医院及医生过于冷血,怠慢危重病人,它甚至被认为是一场人祸色彩很浓的医疗事故。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其实不在于检查项目过多。从医疗角度来看,主诉为“心前胸闷疼痛不适”,疑似冠心病或者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脏病的病人,的确必须接受包括“心电图”“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红蛋白测定”等一系列检查,方能确诊。在这里,这名接诊医生对病情的确预判错误。在接诊时,他或许根本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而接诊这样有猝死风险的心脏病人,最安全、也最保守的措施是,应该收住病人住院,为之开辟“绿色抢救”通道,争分夺秒抢救病人,而不是让病人在门诊接受诊疗检查。这名同行想必现在也一定很懊恼。如果重新再给一次机会,我想他一定会态度坚定无比地强硬要求这样的病人住院治疗。

在这过程中,同样也潜藏着医疗体制机制之祸,并且,机制之祸大于人祸。

这是一家大医院,属于当地医疗资源最优质、诊治能力最可靠的医疗机构,接诊医生开设的也是专家门诊。这或许正是为什么排队挂号,做几个辅助检查要耗费近数个小时之多的原因所在。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下,几乎在所有的三级大医院,都存在着同样类似的排队难现象。为了在大医院找专家看病,排队数小时是家常便饭,人们早就习以为常。不是闹出这样的悲剧,谁会觉得在这种地方排队时间长太奇怪呢?为什么排队的人多?这是因为到大医院就医的人太多。在三级分治仅仅成为一种奢望,“大医院病”长期高烧不停,无论大病小病,民众都往大医院挤的背景下,带给这些医生们的是什么?

首先,就是过于透支的工作负荷。在高级医疗机构,一个门诊医生接诊过百人次早就是种常态。前段时间,在媒体上还出现过这样的新闻:“一家大医院某知名儿科专家从早8点看到下午2点多,能看170多个病号。”在潮水般的排队病人面前,医生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任何权利去拒绝病人。他们能选择的,只能是硬着头皮在很短时间内诊断一个病人,以方便更多的病人得到看病的机会。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误诊,也可能是带有经济利益的色彩成分,一些医生会习惯性地叫病人先做一些相关的检查。

如果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接诊一个病人,这将意味着什么?一个答案有可能是医疗质量下降,甚至是误诊。

在小医院,医生们会动不动因为一些小问题,就要求疑似重症的病人住院,或者要求病人转去上级医院治疗。而在大医院,因为床位很紧张,病人很难住进来。作为门诊医生,他们不可能选择这样干。他们往往必须是在确诊病情危急的前提下,才会收治病人住院,很少会因为疑似病急而住院。作为最高级别医疗机构医院,他们一般也不能以接诊能力的原因,将病人推到其他机构。这是不是类似悲剧的另一种根源所在?

怎么才能在根本上消除这种医疗隐患?我们必须向发达国家学习,建立三级分治接诊制度,让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协同,发挥作用。病人就医,必须按照从低到高的就医原则,由基层医疗机构医生严格把关,常见的一般疾病在基层解决,危急疑难病人就分流到定点大医院。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大医院病”才有可能得到治愈。大医院不在人满为患,高级医疗机构也才能集中精力与资源去接诊危急重症病人,提高医疗质量,并减少误诊。

中华医学会会长、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99.1%的人只需要看小区医生,但在中国病人都爱挤大医院。他认为,医改成功的标志有三个:大医院病人越来越少,但疑难病人越来越多;大部分病人都到社区去看病,而不是到大医院;医院和社区的病人都少了,健康教育明显增强。诚哉斯言!这种医疗格局不打破,我认为,这样类似的悲剧与误诊还有可能会继续发生下去。(吴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吴帅 编辑:李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