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费涨价更要涨质量
2010年12月01日 16:47 《健康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北京市卫生局日前拟将三级医院一、二、三级护理的收费标准由现行的每天9元、7元、5元分别增长至90元、70元、50元。消息传出后,医院方面表示了谨慎的欢迎,而近十倍的护理费用上涨也引发出患者因新增医疗开支的担忧。

民众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减轻医疗负担是民众对新医改的热切期盼,现在取消药品加价的举措尚未付诸实施,护理费就上涨十倍,如果这部分费用全由患者承担,无疑将令本就不堪重负的医疗负担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护理费用上涨后,护理质量是否能够得到相应提高?住院是否真正能做到无陪护?此外,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比如肌注、抽血等等,是否一并打包计入,而无需再按次收取?

不可否认,当今我国医疗行业对护士的技术服务价值无法给予相应合理的回报。现行护理费用仅是非专业护理(护工)费用的五分之一。很多医院护理费收入占总收入的0.5%不到,而药费则超过50%。这意味着,多一个能开处方的医生,就能多增加收入,而多一个护士反倒多一笔支出。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我国大陆地区医护、床护比例严重失调和护理质量的下降。通常情况下,护士数量应该是医生的2到4倍,我国医护比例2003年为1∶0.68。世界多数国家综合医院病房床位与护士比例保持在1∶1以上,但我国相当多的医院根本不达标: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为1∶0.33,最低仅为1∶0.26。

常言道,“三分医疗,七分护理”,这样的护士配备标准,临床护理工作遭遇困境也就不难想象,基础护理假手护工也就应运而生,以至愈演愈烈。

以药养医,手术费不如器械费,医护比例失调……一系列医疗体制内的“恶性循环”,最后还得由老百姓来埋单:看病时,他们可能需要花钱购买不一定需要的药品和检查;住院时,他们还要从社会上聘请护工或保姆陪在身边,或者“一人住院全家动员”。

护理费上调提高了对护理技术价值的回报,而患者更希望看到的,是费用上调后,服务质量也得到区别于护工时代的相应改善。如果护理费用的上调,能够让医院重视护理队伍的重建,大量增加护士人数,做到无陪护病房,让护士切实承担起一系列的技术、生活护理服务,对于多数患者而言,还是相当实惠的——聘请护工的费用,亲戚子女的误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专业人员指导参与的护理服务,也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梁剑芳 编辑:李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