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为公众健康服务,却将公众屏蔽在外;明明存有共同利益,却执著于自上而下;明明可以透明操作、理顺关系,却习惯性地选择云山雾罩、含混不清。于是健康工程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5年前,我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承诺今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100%禁烟。但据媒体报道,5年来,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二手烟受害者反而增加2亿以上。遥想当初连篇累牍的宣传,各方信誓旦旦的保证,令人不禁唏嘘。
控烟失败,看上去是个小问题,但它反映出我们在管理中存有漏洞,应引起警惕。
首先,为什么控烟会被忽视?因为“大事”太多,无暇顾及,故一开始就责任不清,在管理中无规划、无监督、无落实,年复一年,小事拖成了大事,如果不是履约期将至,控烟会不会被忘掉呢?像控烟这样利国利民的事业,却搞得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不能不让人担忧,还有多少事业,仍在无限期拖延中?为什么总是高度重视几天,各方齐抓共管一段,很快便激情消退,无人过问了?这说明,我们需要一种制度性保障,来保证公共事务得到有效治理。
其次,控烟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但现实是,不少人对禁烟却很反感,认为是“多管闲事”、“添麻烦”,客观上造成了“控烟难”。为什么大家有误解?因为在控烟过程中,百姓参与空间太小,总是控烟部门在单方面地宣传与灌输,自然引人反感。更难堪的是,控烟部门与烟草行业管理部门政出同门,普通人被隔在外围,除凑趣之外,知情权都难以保障,遑论监督权了,既然只能干看着别人从中渔利,谁还会去主动配合呢?
第三,控烟过程中,模糊地带颇多,立法滞后、政企不分、变相广告、税制不合理……凡此种种,管理部门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看到?会不会是因为于己有利,便选择沉默呢?在管理中,划分职责范围本为明确责权利,可如果只有权利,没有问责,那么,权力划分便沦为了圈地与分赃,反而人为制造出大量死角,如此补漏,窟窿怎能不越补越大?
明明是为公众健康服务,却将公众屏蔽在外;明明存有共同利益,却执著于自上而下;明明可以透明操作、理顺关系,却习惯性地选择云山雾罩、含混不清。媒体不质疑,意见不上达,宣传不到位,配合不协调,于是健康工程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喧闹一时,风光一时,结果反而是丢了面子、失了形象,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蔡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蔡辉 编辑:李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