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用于解决弱势人群的就医困难”的思路,其实质是希望将特需医疗变成促进医疗公平的“社会调节器”,也就是人们戏言的“劫富济贫”。
“想法很好,问题是你相信医院真的会用从富人那里收来的钱去帮助穷人吗?在目前信息公开的程度下,你连医院收入多少都很难知道,你怎么知道它拿出多少钱去帮穷人?”冯世良说。
冯世良对已经写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条文——“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忧心忡忡:“你只要允许公立医院搞创收,那就意味着它将会是一匹失掉缰绳的马。”
冯世良说,“对这个10%的总量控制,我仍然坚决反对。因为它从根子上说,挑战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按钱分配”
豪华风下,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在医院的体现非常直观:一方面,一些大医院有“大市场”做保证,日进千金、豪气充溢;另一方面,部分农村的乡镇卫生院经费短缺、度日艰难。
“目前国内各级医院都在借医院扩建之机,推出VIP病房,硬件设施堪比五星级酒店,每天住院价位几百数千不等。本来8个人甚至更多病人可住的病房就让一个人住。这实质上是将优质医疗资源出售给了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群体。要知道,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设置了VIP病房,势必以压缩其他医疗资源为前提。”冯世良说。
他进而表示,在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的今天,医院为满足社会上少数群体的特殊要求,将病房设置成贵宾病房和普通病房,实际上是把入院就医的病人划分成三六九等,让有钱人享受VIP待遇,也背离了医院对病患一视同仁的宗旨。
他强调,既然是公立医院,就不能对公共医疗资源实行“按钱分配”。因为公立医院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这就决定了它只能走“公众路线”而不能走“特需路线”。“不要说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有钱人只占全国人口很少的比例,即使是老牌发达国家,人家的公立医院也是定位于满足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就医需求。”
冯世良说:“有钱人当然有购买‘高端服务’的自由,但请到民营医院去买,否则,让高端医疗占用公立医院优质资源,势必降低普通患者的可及性,从而侵蚀社会公平。”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矛盾——
由于长期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如人才设备引进受限、税收负担不平等、监管尺度不一,中国的民营医院,不乏依靠虚假广告、医疗欺诈等饮鸩止渴的方式艰难生存者,在公众心中形象不佳。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