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门诊是整个医疗费用的大头,占到参保人员看病费用的70%左右。为解决小病大医问题,一些地方曾试行门诊统筹,对门诊看病也实行按比例报销。但门诊统筹对制度设计要求很高,要综合考虑统筹地区的医疗水平、参保人员构成、就医习惯、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否则很容易造成基金亏损,省内一些城市就曾在这方面吃过苦头。
当然,如果医院不提供方便,没有利益驱动,也不会放任小病大治。医院多开药多赚钱,实际损失的是医保基金。这位负责人指出,住院治疗虽然可以报销费用,但患者需要支付门槛费,报销以后还有自付部分,实际上负担也加大了。加强基金监管,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苏北某市医保部门曾往该市各大医院派驻医院代表。短短两天,该市某一大医院就为1/4的病人办理了出院手续,但靠往医院派人并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小病大治的现象在镇江各大医院却很少见。作为全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镇江探索出一套减轻参保人员看病负担和有效调节医院、参保人员和医保部门三方利益关系的医保引导机制。实行门诊统筹是手段之一,门诊费用占了参保人员看病费用大头。在镇江市医保局局长陈新中看来,没有门诊统筹的医保制度不能算是一个好制度。而实行门诊统筹无疑加大了基金的压力,该市的做法是,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引导参保人员尽可能到社区看病。如提高社区医院看病报销比例,社区医院平价销售药品等等。在当地,由于在社区看病平均比大医院节省40%,很好地引导了看病流向。目前参保人员的社区首诊率已经达到了50%,而省内不少城市的社区看病比例不足20%。
调整付费机制是镇江杜绝医院小病大治的又一举措。该市医保基金对医院实行按“人头付费”。通俗地说,就是记工分,年底根据工分来分红。就诊人员可以流动,人头费总额不变,从而引导医院设法把医保基金花得最省而效果最好。效果不好,跑掉一个人头就拿不到钱;效果好,患者花钱太多,医院又不划算。该制度出台以来,既有效控制当地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又让患者获得了较好的医疗服务。目前,镇江参保人员医保自付费用在全省最低。(记者 陈志龙 黄红芳)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