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也首次公开表示,新兴医院的“名医”是经不住实践考验的。此前有媒体披露,早在8月3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已对新兴医院立案调查,目前尚未公布结果。
“其实新兴医院所暴露出来的,不仅是夸大宣传的问题,医院自身在企业运营中角色的错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的缺位,是此类医院得以生存的主因。”8月27日,北京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一位官员说。
改制浪潮催生私立医院
营利性医院决定了其经营策略必然要“以市场为先导”
位于海淀区沙窝的北京新兴医院,是一栋被平房包围的小二层楼。
这座看似小诊所的医院,却自称为“国内规模最大、医疗水平最高、技术力量最雄厚、服务质量最优、医疗设备最先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的国际化专业医疗机构”。
工商资料显示,2002年12月26日,新兴医院在海淀工商分局申请注册,注册资本1000万元,为股份合作制的营利性医疗单位,朱明出任企业法人。
在今年8月7日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新兴医院院长朱明自称1999年即进入新兴医院。当时新兴医院是中国新兴集团下属的新兴医药总公司海淀新兴医院,2002年在海淀区工商局依法注册为营利性医院。然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新兴医院是1999年下半年,被朱明用120万买断的。
2000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两个概念频现于中国媒体,以后,业外资本逐渐介入医疗行业。卫生部官员解释,今后中国医院将逐渐分成“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国家财政只负担非营利性医院的补贴,由其承担国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功能,而营利性医院均走向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
知情者介绍,新兴医院正是在此形势下完成改制,成为营利性医院,这决定了其经营策略必然要“以市场为先导”。
事实上,医院改制正掀起新一轮浪潮。2003年11月19日召开的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明确,将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股份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同时,北京市将选择部分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和企业化改造。
“如何推进医疗机构的体制改革就已经是难题,而对未来的医疗机构的监管则更是难题。”北京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一位官员强调。
“一只脚已经跨入市场,但身体和大脑还留在计划时代,问题自然不会少。”这位官员介绍,国家已批准了部分像新兴医院这样的医院走营利的路子,但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尚未到位。
这位官员说,一家营利性医疗机构成立,要经过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工商局注册,物价局定价,税务局纳税,还有药监局等更多的部门都参与其中,真正由谁来监管是道难题。
7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科教文卫法制司副司长宋瑞霖公开表示,由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出台,是否涉及对私立医院的监管被业界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罗昌平 魏铭言 编辑:黄丽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