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虫草品质参差不齐 60元一斤三天后发霉
2010年09月17日 09:35 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昨天,记者接到新会市民陈先生的投诉,他在新会城镇一些市场上,以60元/斤价格,购买了3斤“新会虫草”,但回家不到3天,这些虫草已经发霉。陈先生介绍,近期新会等地区出现了许多“三无产品”新会虫草,售卖者打着新会虫草的名义,吸引了大批新会市民购买,但这些虫草淡然无味,容易发霉。

据了解,中秋渐近,不少市民忙于买月饼、虫草送礼及补身。但记者了解到,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会的“先康”、“康汇”、“新康冬草堂”、“益元”等虫草品牌相继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人工培植虫草技术。近年来,在新会及周边地区涌现出大量人工培植虫草企业,一些地下“三无企业”乘机推出一些劣质产品,新会区及周边地区与虫草生产、销售相关的企业从当初寥寥数家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家,新会虫草品质参差不齐,一些劣质虫草低至几十元一斤。专家们呼吁,应该规范新会虫草市场,定出行业标准。

多数来自“三无”工厂

昨天,记者在陈先生家里看到了这些发霉虫草,只见这些劣质虫草外观略带扁形,无粉刺痕迹,或很长、很短,细若粉丝,扁如稻草,没有香味,手触摸湿腻感明显。记者随后找到了新会农业基地,据基地总监梁硕介绍,近期有大批的外地人工培植虫草打着“新会虫草”的名义,在新会区及珠三角其他地方销售,就在新会本地,亦有大批私人地下工场,私自培植新会虫草,这些“三无产品”正冲击着新会虫草品牌。

据江门市进康虫草公司经理陈荣兆介绍,天然虫草是在幼虫体内寄生的一种真菌,而新会人培虫草就是选择天然虫草菌种,模拟其生长环境,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接种于“培养基”(相当于虫体营养基),在一定光、温、湿的条件下生长而成。但在研发时,必须掌握培养基配方、避免杂菌侵染、模拟天然虫草生长环境、菌种提纯复壮等几大技术。

据介绍,新会人培虫草从技术研发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它采取生产、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经销模式,从初始产品生产发展到现在的深加工,开发了虫草胶囊、虫草酒、虫草茶、虫草蜂蜜、虫草汤料、虫草平衡素等十几个虫草系列产品。除此之外,不少虫草企业沿袭“先食后买”的经营模式,开设了虫草饮食店,在这些店里,消费者不仅可买到虫草系列产品,还可即时品尝富有特色的虫草美食。但一些人看到有可乘之机,于是纷纷开设一些地下工厂,生产新会草虫,由于这些工厂技术力量和资金不够,企业规模偏小,投入不足,而且缺乏监管,所以生产出劣质虫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黄文生 编辑:宋扬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