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毒鱼”:我们不能只关注吃
2010年09月01日 10:07 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马上评论

如果对长江野生鱼的关注只剩下吃,终有一天,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8月25日,有国际环保组织称取自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野生鲤鱼和鲇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中科院水生所等专家回应称部分野生鱼确有激素,但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8月31日《长江商报》)

当长江“毒鱼”的新闻传出后,很多人第一关心的是,长江野生鱼到底能不能吃。这很是吊诡。难道我们对长江野生鱼,只剩下吃的关注吗?根据这些专家的看法,我们是否又可以安然享受美味,把生态像鱼骨一样弃之?

报告发布者说:“报告中未说明吃了含有环境激素的鱼类会对人体有立竿见影的危害。随着有害物质量的不断积累势必会导致质变,只是早晚的问题。报告只想证明一个事实———长江流域鱼类体内含有这三种有毒物质,而非要证明每一条鱼体内、每一个河段都有”。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长此以往,那些在长江里天真烂漫的野生鱼,终让我们欲哭无泪。

就目前的趋势看,这一可能性是长江野生鱼的美味所不能遮掩的。有心者不妨沿着长江边走一走,李白描绘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还有吗?不排除个别地段还保持着自然的风光,但更多地段正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包围。很多地方在加紧沿江工业布局,水泥厂、造船厂、化工厂……在给地方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给长江带来了滚滚浊流。在这样的环境中,野生鱼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竟然以牺牲生态文明为代价,让人不禁唏嘘。

鱼类的悲剧在于,它的价值常常体现在人类的唇舌间。而人类的悲剧则在于,一边在喊扼住命运的咽喉,一边又把自己的咽喉送到别人手中。如果我们对长江野生鱼的关注只剩下吃,全然忽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终有一天,我们就真的无鱼可吃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宋扬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