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将重点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研制工作
2010年09月07日 11:42 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日前称,目前绝大部分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具备8大类食源性致病菌的常规监测能力。

食品安全隐患并未完全消除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卫生厅局长行政执法培训班上,陈锐说,总体上看,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比较稳定。

但他认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能力还比较薄弱,食品安全隐患甚至系统性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

在食品安全整顿上,今年重点督办了年初问题乳粉彻查行动中各地查处的35起案件,其中22起已基本结案,7名犯罪分子已判刑,监察机关对陕西金桥、乐康问题乳粉案件中15名相关责任人已追究责任。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基础薄弱

陈锐坦言,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水平亟待提高。

他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普遍缺乏监测设备,50%的省级机构仅能监测2010年全国监测计划规定132个化学性监测指标中的50%,个别的只能监测20%,绝大部分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具备8大类食源性致病菌的常规监测能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化学污染监控室主任吴永宁解释说,这8大类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也是最常见最基本的食品监测信息,占到了食源性疾病的主体。

他说,公共卫生应该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重心下移,但是由于对县市级疾控部门的资金投入不足,设备不够,待遇不高,现在万一出现了问题,就只能一层层向上送交样本,他认为,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能力,更应该注重基层监测体系的建设。“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还怎么打仗?”吴永宁说。

另据陈锐透露,卫生部将重点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致病性微生物评估与食品安全预警等模型的研制工作,拟选择一些具有积极性和工作基础的地区作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预警技术的应用试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