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7日电(陈德芝)一位中老年人在骑车时突发晕厥,送医院检查被告知患了严重冠心病。正当他焦虑紧张之际,其家庭也因“主心骨”的突然发病乱了套,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和疗效。这时,上海东方医院的“医务社工”主动介入,通过一次次到病床前恳谈疏导,帮助患者恢复了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同时,为家属们解疑释惑,引导他们用亲情和患者充分沟通,让病人把因疾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找回信心,并逐步适应术后生活。
16日,由高校医学类和社科类教授担纲的“临床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学习班”,首次作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向上海卫生系统全面推广。
上海东方医院作为我国大陆第一家设立社工部的医院,经过十年的探索已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和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医院依托高校,发挥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专家优势,融医务社会工作的理念、实践方法、工作技巧、效果评估为一体。在培训中,广泛结合临床实务经验,以观摩、角色扮演、小组分享、个人陈述和个案分析等形式为主体,为学员提供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专业信息,并以临床实际操作为重点,使项目成为实用、新颖的医务社会工作临床教育培训课程。
目前,医务社会工作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患者所接受,作为一种新型的途径,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然而,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严重滞后,目前在医疗机构中,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人员基本未得到过相应的必要培训,不仅专业知识匮乏,而且服务不规范。在上海浦东新区,已挂牌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的医疗机构有11家,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目前仅有4家医院开展专业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而就在这4家医院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也只占一半。(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智能抓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