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门社会学:尊重规律 正确养生
2010年10月29日 15:39 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孔令谦,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并根据中医学理论及孔门医学特点对养生进行系统研究。著有《孔伯华中医世家医学传习录》《孔少华临床经验纂要》《中医文化与太极养生》等著作,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等媒体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地举办过近百次健康讲座,广受好评。现任孔伯华医馆馆长,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京城四大名医经验传承”系列图书于2010年7月在北京陆续出版,并面向全国发行。7月27日在京举行的“京城四大名医经验传承”新书发布会上,与会嘉宾及新闻媒体对这套书给予了很高评价。这个系列是2008年5月由四大名医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的后人和弟子共同发起成立的北京四大名医学术研究中心整理的,书中详细地记述了四大名医的医德、医术、医案、医话,再现他们中华名医的风采。

孔伯华先生嫡孙孔令谦立足中医文化传播和临床实战,将“孔伯华中医世家学术”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联合在京名老中医和有志于继承发扬中医学术的后起之秀创办北京最大的私人中医诊疗机构——孔医堂,使之成为展现传统中医特色的窗口和培养中医实战人才的基地。基于此,记者专访了孔令谦,目的是使大众了解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而图书是传播文化与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好途径。今后孔令谦也会继续在中医药图书出版方面多做工作,让广大读者了解真正的中医。

 尊重规律 正确养生

利用大众传播渠道,只要是他涉足的各类讲座和节目,每每谈到养生热,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告诉读者、观众提出快乐生活、健康生活,按照传统伦理道德行事,才是正确的健康观和养生观。

随着大众保健热兴起,中医、养生图书出版很多,孔令谦介绍说,自己亲自编写的中医类图书,一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孔少华临证经验纂要》,本书由总论、分论和医案三部分组成,重点阐述孔少华先生的实际临床体会,突出反映了孔门独到的辩证思路和处方用药经验,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孔伯华中医世家医学传习录》,本书收录了先祖及第二代、第三代部分学术传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于先祖的医论和医案,既尽量忠于历史,展现民国时期国医大家的风貌;又表现后学传人在继承先祖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各有专长发挥。读者通过此书,可以看到孔门医学的薪火相传和发展变化,进而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中医学术的博大精深。

关于养生类的图书,孔令谦认可的一是《孔令谦谈:会吃才健康》,二是《养生到底养什么》,还有四本书是孔令谦组织其父亲的学生编写的《别给女人这样吃》《别给老人这样吃》《别给儿童这样吃》系列,此系列图书汇集一些生活小常识。另外有一套书叫《食疗本草经》,本书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查检了上自《神农本草》,下迄当今最新报道的养生保健中药的有关资料,本着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宗旨,对古今研究成果兼收并蓄,撰成《食疗本草经》一书,以满足人们对采用平常饮食中的各种食物就能达到祛病养生和保健目的的需求。

谈起现在流行养生的现状,孔令谦比较干脆,他认为一味养生就是不养生。现在很多人对养生保健迷恋至极,但这么多的养生专家,一人一个侧面,一人一个意见,殊不知养生因人而异,一种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他呼吁片面养生应该降温去火,消费者自己应冷静下来,整个社会应冷静下来,最应该冷静的是行业从业者,不是由于养生保健行业鼓噪,何来大众盲从。他忠告大家的是,大道就在平凡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养生了。孔令谦现在利用大众传播渠道,只要是他涉足的各类讲座和节目,每每谈到养生热,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告诉读者、观众提出快乐生活、健康生活,按照传统伦理道德行事,才是正确的健康观和养生观。

保健行业历来鱼龙混杂,但这个行业很少有人打着西医的旗号忽悠,这是因为西医都是硬性的数据指标。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现在非常功利,有钱就是一切的标准为大众接受,孔令谦也觉得无奈,多少无良商人,都是假中医之名,搞得中医如同方术玄学。这一年来,又有一些保健养生方面的负效应。其实孔令谦很早以前就在电视节目“如何识别中医里的骗子”中对此有所揭露。他一直在向公众普及,真正的中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说中医的本质还是治病,开方子抓药都是真学问,不然何以成医?保健是保健,看病是看病,养治一定要区分开。

 传承文化 知识共享

现代中医教育体系,重在课程教育,难于接触到临床精髓,寄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只是影响力式微后的无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恰恰是说明保护力度不够。

孔令谦于2009年将《孔伯华中医世家医学传习录》采用知识共享协议的形式正式发布。众多来自法律界、中医药界和出版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他们分别从法律政策、中医文化范式、中医文化的历史及现状、知识共享与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首次思想碰撞,探求“知识共享”这一理念在推进我国以中医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将产生的影响,探寻“共享”、“传承”二者间的共性与个性对推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作用。

此举给中医文化的传承方式带来启迪。借助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知识共享”著作权行使方式去实现广泛的传播,这在中国大陆并不多。“知识共享”的概念,是指对知识成果合法分享、使用和演绎。作者依自己的意愿实现权利的各种灵活选择,在“保留部分权利”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让公众分享。率先做出此举,足可以证明孔令谦传播中医文化的方式思路,符合中国文化“大同世界”的魂脉。图书出版期间还有一段佳话,在签订知识共享协议之前,孔令谦已经与化学工业出版社签署了出版协议。化工出版社的社长得知孔令谦的初衷,认为以知识共享协议出版此书,依然能够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欣然支持,让作者深受感动。

孔学精神 科学内涵

孔者,代表着孔学精神和人文科学内涵,医者,是生命科学的体现。两者相融合形成了人文文化基础上的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养生自然而然,切莫刻意而为。

孔令谦谈及步入杏林的原因是因为世代的传承,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谈起他的父亲孔少华,孔令谦充满敬意,“家庭熏陶对我影响很大,记得3岁起,父亲就开始强迫我背《汤头歌诀》(也就是药方),《药性赋》等那是硬背,也并不理解。在当时也算是人所不能的‘炫耀’,患者来看病时会带些糖果,都是我跟小伙伴夸耀的资本。如今讲课张嘴就来,还得感谢当初父亲逼着我背诵的那些,到现在印象仍极其深刻。”

对于行医的理念,孔令谦道:“传统文化最具渗透力、生命力的一点,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人。世代从医,我感触较深的是好大夫大都很有脾气,但这个脾气不是随便发,而是当遇到不尊重你的人的时候,坚持做人原则,眼中只有病患。多年以来,我的祖父,父亲以及他们的优秀同行都是如此。面对不尊重大夫的医患,哪怕是有权有势的官宦人家,也是拒绝为其医治的。中医并不完全是一门医学,也是一门社会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由此看来,我个人以为中医的人情味的确要比西医浓厚些。”

孔者,代表着孔学精神和人文科学内涵,医者,是生命科学的体现。两者相融合形成了人文文化基础上的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问及建立医馆的初衷,孔令谦直言:首先自己是沾了其祖父的光,用孔伯华这个名号来命名医馆。虽可以用商标权的手段把这个招牌保护起来,但从更高的层面看,祖父孔伯华更应该属于中医,他曾代表着过去中医临床的高水平和独到的体系结构,对北京乃至全国中医药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把医馆更名为“孔医堂”,意义更加宽泛,也是对先人的告慰。开始也想过要把医馆开成养生会所,后来觉得不妥,长辈的光环来自于行医治病的功德,不能乱用。

孔令谦与记者聊起了他所理解的中西医区别。他认为,中国文化与中医文化是相通的,中医是基于中国文化基础上的生命科学。西医则大量借鉴了现代科技,其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神明科学。西医注重物质,中医注重功能,两者各得一偏,但两者都是科学,层面不一样而已。

交流还是在舒缓中结束的,孔令谦再次重申,当下养生热不是坏事,问题在于盲从,错在于行业为了钱财过分夸大和骗人。这与传统中医毫不相干,孔令谦乐观的坚信中医的生命力强大在于其能够与时具进自我发展完善,他本人将持续为中医的健康传播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