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申遗 向世界亮出中医药“名片”
2010年11月25日 08:58 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黄小希、王茜)看似不起眼的毫针和艾叶,在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刺入或薰灼人体特定部位,发挥着调节人体平衡状态以达保健、治疗目的的大用——这就是传承数千年的中医针灸,更是集合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治病救人之术。

近日,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的申遗成功,不仅将使早已满载传奇的毫针和艾叶为更多世人所分享,也将为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设定全新的历史坐标。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赢得世界认可

2010年11月16日,一条来自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消息,使这个原本普通的日子,注定被历史铭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当日在内罗毕审议并通过将我国的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沈志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华民族先人将辩证的哲学思想和医学实践相结合,创造了针灸独特的治疗方法,这样的智慧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外国人白巴就以“神奇”来赞叹针灸奇特的疗效。作为上海世博会拉脱维亚馆的一名志愿者,世博会期间,白巴曾慕名前往世博会定点医疗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疗内分泌失调。尽管工作繁忙,白巴依然热切地与医院约定了后续治疗时间。

中医针灸的奇特疗效赢得的不仅是赞叹,还吸引了世界各国医疗科研机构的关注。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通过中医针灸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诊治形式,触摸和感知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回望申遗历程,针灸专家黄龙祥指出,中医针灸具有丰富的代表性、实践性和技艺性,在国际社会有一定认知度。基于这三点考虑,我们选择将中医针灸列入申报范围。

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相关机构,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申报工作,并在2009年10月将原先申报的“中医”改为“中医针灸”,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项申报在2010年5月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附属机构评审。6个月之后,申遗梦圆。

“中医针灸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对于申遗成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形象地做了个比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