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5日专电(记者余晓洁、程卓)我国科学家改良和创新的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在全国150多家医院广泛应用。
14日,由北京安贞医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完成的“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介绍,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病。我国现有心房颤动患者1000万。患病者中老年人居多,80岁以上人群中,100个人里面有10个人受“房颤”困扰。随着人口老龄化,心房颤动患者人数将继续增加。
“心房颤动患者心跳乱,心脏中容易长血栓。血栓脱落‘跑’到人脑里会引发脑卒中,即‘脑中风’。心房颤动患者,一生中有35%的几率得至少一次脑卒中。”项目主要完成人、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说。
长期以来,“房颤”导管消融术一直由美国和法国主导。本项目通过6年多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创了单导管标测、消融隔离肺静脉的方法,并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应在环肺静脉消融线上补点隔离肺静脉,开创了美国、法国模式之外的第三条技术路线。
在全国150多家医院、7000多例的临床应用显示,“中国式”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有治疗“房颤”,从而预防“脑中风”。韩国、印度等不少国家的医生纷纷来学习这种中国技术。
“目前,我国有约300万位‘房颤’患者需要实施导管消融术。由于缺乏拥有相关技术的医生,2010年全国只实施了1万例。我们希望,加快医生队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尽快具备年实施10万到20万例‘房颤’导管消融术的能力。”马长生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