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屡成婴幼儿致死元凶 疫苗问世尚待时日
2010年05月20日 11:05 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多样化的“病毒谱”

手足口病以婴幼儿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为主要特征,并因而得名。通常,它作为皮肤科和儿科散发的病例,在医学界并不十分受重视。虽然,医书记载它“也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2008年3月,发生在安徽阜阳的手足口病暴发至少造成23名儿童死亡,从而引起普遍的重视。同年5月,卫生部将其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已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手足口病的流行范围和规模确实有所扩大,死亡率也在上升。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手足口病与其他传染病一样,有大流行和小流行阶段,可随年份和季节而暴发。而手足口病新近被列入法定传染病目录,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开始对发病情况按规定上报,因而,发病数据难免急升。”

究其暴发原因,金奇认为有经济发展、环境气候、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且目前尚缺少基础监控数据,各地区也不能一概而论。“手足口病感染流行的全局性情况、病毒流行株的地区分布等,还有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在中国目前的疾控体制下,还没有相对完整的监测数据。”

根据疾控部门发布的病原谱信息,在中国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传染性也强于其他型别的病毒。在各地监测样本中,有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重症患者,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据金奇分析,各地区大都以其中一种型别的病毒流行为主,极少地区存在两种病毒同时流行。

比如,2007年在山东的局部流行中,70%的病例是EV71感染,Cox A16感染占总数的20%左右;2008年安徽阜阳的暴发流行也是以EV71感染为主;2009年云南省主要流行EV71,2010年则变为Cox A16型感染的病例占57%。

随着手足口病在各地发病的增多,从2008年起,卫生部已连续三年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疫情监测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王家敏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