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这么热衷过圣诞节(资料图)
圣诞节很快就要到了,许多大厦、商场以及超市门前都摆放了华丽的圣诞树,室内也都挂上了充满圣诞节日气息的饰品,还有很多圣诞老人的帽子之类的等等。到圣诞临近的时候,许多商场、超市的员工也都换上了圣诞的服装,来吸引顾客,到处都是笼罩着浓浓的圣诞气氛。商家为了赚钱推波助澜情有可原,可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却开始对这个“洋节”趋之若鹜,特别是受到越来越多都市青年和白领阶层的青睐,成为人们放松和快乐的理由。
一项调查显示,每年过圣诞节的年龄结构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只有7%,28岁以上的有29%,18岁至25岁的有46%,25岁至28岁的有18%。可以看出,18岁至28岁之间的年轻人是过圣诞节这样洋节的主力军,而这一部分人群多以学生为主。而28岁以上的人群在过圣诞节的人中位居第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表示,能排名第二是因为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而从职业的环境来看,多为高级白领。
有的人过圣诞节多半是为了赶赶时髦,而这时髦无疑离不开商家的蓄意炒作。至于商家炒作的目的,无非是要制造“低价”“惊喜”,吸引人们去吃、去玩、去住、去娱乐……而对于西方国家真正的圣诞文化却毫不关心。圣诞节更多成为了一种“圣诞消费”。
作家冯骥才就指出,造成西方节日的“入侵”的原故,一方面与西方较强的经济与文化大背景有关,这种甜头在盛唐时代我们中国也尝到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把这些外来的充满新鲜感的节日,当做商机,大力炒作,捧为时尚。
也有人认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情况表明,洋节的来临符合了很多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压抑太久的情绪。“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有专家分析,人们对洋节的热衷并非只有简单的“崇洋”心理,这里面有商业运作的“魔力”。发达国家对节日市场的运作相当成熟,在输出节日商品的同时,也随之输出了他们的文化,而这些文化输出会在我们不自觉之间被同时“消费”。
无独有偶,中国年轻人不光热爱圣诞节,对其他国外的洋节也很感兴趣,比如国外的情人节、愚人节、风情节、感恩节、母亲节等等,年年十分红火,而对本国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甚至是春节等却反倒渐渐冷淡。这主要是体现在当代中国年轻人的身上。
有人认为过洋节明显的是崇洋媚外,是去中国化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国家把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了国家的法定假日。对此,也有人认为,不就是一个节日吗?只要大家高兴,无可厚非,学习借鉴一些西方的东西有什么不好?我们的改革开放很多东西不就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