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太狂 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羊城晚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广州多位心理领域从业人员,他们中的个别人对于“工作瘾”这种提法不太认同;不过,没有争议的是“工作狂”往往是一定的心理问题导致,这些人当然不会因为工作太卖劲而来求助,与毒瘾、网瘾、酒瘾等会受批判不同,“工作瘾”往往会获得社会、同事、亲人的赏识,他们大多是由于过度工作,出现了严重的身心问题,如焦虑、失眠或婚姻等,才想到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王铃接触了不少这类“工作狂”的求助者。他总结,较常见的一类是“逃避现实型”,往往单恋、失恋、婚变、升学、升迁失败、意外丧亲等,都会出现以疯狂工作的方式来麻木自己,逃避现实。另一类常见的就是肖董那种情况,为了工作,不顾婚姻、健康,表面看是“劳动模范”,其实是自我毁灭、慢性自杀的表现。通常这类人内心深处没有安全感,再多的财富也无法给他们带来安宁,而且他们的潜意识往往有自我毁灭的冲动。疯狂地工作,既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又可在疯狂工作中毁灭自己的婚姻、健康,潜意识完成自我毁灭的目的。
广医三院心理门诊主任周伯荣在工作中接触到不少80后男性,长期观察后发觉80后男性由于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心理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由于家人过度呵护,男性心理敏感、脆弱、依赖性很强,甚至有些女性化;另一类由于家人忙于工作,疏于照顾,从小便特别独立,会照顾人,责任心很强,他们长大后工作时也易要强,容易成为工作狂,这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希望通过名利权上的成功来获得更多保障和社会的承认,更主要的是潜意识中想获得亲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
周伯荣还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区别:有些男性会迫于妻子的压力,努力在工作上有所表现,以出人头地,这类男性就算努力工作也不容易成为工作狂,当妻子的压力加大时,有些会反抗甚至萌生离婚念头。但那种内心深处希望获得父母承认的男性,会忘情地卖力工作,反而极易成为工作狂。
工作太狂 与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有关
如果发现自己有“工作瘾”怎么办?王玲认为,这些人常见的特点是,整天忙里忙外,工作效率却不高,情绪不稳定,爱指责别人,睡眠浅,思维飘忽,往往不能进行细致的深度思维。他们宜寻求心理专业人士帮助,认识自己的潜意识,从而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情绪、婚姻、健康和事业。
《参考消息》的这篇报道中也提到,德国有一家诊所专门为工作瘾提供特殊疗法,比如教他们如何节制地工作、正确地对待批评、必要时放弃工作或交给其他人去干,等等。不过这家诊所的负责人说,“工作瘾”的治愈率比酒瘾还低,因为“通过工作获得承认,这个如此强大的发动机不是上瘾者很容易就能关闭的”,特别是在目前主要由工作定义自己的工业社会。
广州有一名心理医生认为,目前社会对人的评价体系太单一,两个陌生人见面,先问你是做什么工作、任什么职位;评价是否成功,也主要是看工作;“劳模”、“先进”、“杰青”也都是看工作上的表现,这样的氛围,很容易催生“工作瘾”。
潘非(化名),31岁,是广州的一位“工作瘾”患者,长期透支使她患上严重的失眠,家庭关系一团糟。接受了几次心理辅导后,她才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童年父母忙于工作,非但不能照顾她,她还需照顾弟妹,而且母亲对她很严格,从来不表扬。这一发现让她对自己的育儿理念发生了改变。她说,现在许多年轻人忙于工作,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甚至让老人带回老家抚养,这样给孩子留下的心理阴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的爱是没有任何人、任何玩具、动画片能取代的,为了不让孩子重蹈她的覆辙,潘非刚刚作出决定,辞职在家照顾2岁的儿子,绝不把孩子送回湖南老家。(陈辉 伍展虹 葛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