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流幽默比雄辩高明
2010年07月19日 10:00 浙江在线 】 【打印共有评论0

拉近距离是演讲的前提

要学会交流,起码要懂得一个问题,就是交流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公众的、公开的,像我今天这样;第二种是私人的。

私人间的谈天、聊天,最大特点就是随机的,自由的,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是自由的、即兴的、无序的,甚至是没有逻辑的。如果说有一个人跟你谈天,他事先准备好提纲,就很可怕了,他可能有什么目的,要诱你说什么话。

我们中国最缺乏理论指导的就是公众的交流,也就是做报告、演讲、上课等等,对其中的规律,我们研究得很不够。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领导上台讲话都拿稿子念,从根本意义上说,这违背了交流的起码准则。

美国演讲学家卡耐基说,演讲必须是有准备的,但演讲不能完全准备,要带有某种程度的即兴。不仅是要说出我的信息,而且我要接受你们的反馈,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兴趣,能否听下去。

我曾经有幸听过大演讲家“印尼的国父”苏加诺的演讲。1956年我在北京大学上学,有一天和同学们一起去清华大学听他演说。我们坐在操场上,看着苏加诺的迎宾车开进来,绕过操场去图书馆。当时我们一看来了这么多名人,很兴奋,就涌上去握手、签名,结果人太多了,把车给挡了,停了好几分钟。

当时陈毅副总理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了。后来我知道,一个总统的坐车没能按规定时间开到目的地,停了两三分钟,这是一个事故。当时的教育部长叫杨秀峰,非常愤怒,在正式演讲开始前把我们批评了一通。同学们情绪有些低落。

演讲开始。苏加诺站在台上,似乎已经感觉到我们的情绪。于是他说:“我有一个建议,建议你们向前走一步,因为我愿意生活在青年中间。”我们就向前走一步,往地下一坐。苏加诺这个时候又来了一句:我还有第二个请求,我请诸君笑一笑,因为我们面向一个美好的未来。整个会场沸腾起来了!

所以我就体会到一点,交流之前要缩短与听众间的心理距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规律,缩短了心理距离,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就能互相推动,共同创造演讲的好氛围。

我再举一个例子,台湾一个演说家叫李敖,大名鼎鼎,他到一个大学演讲,一票难求。他上台后说:我没带讲稿,你不要以为我很有信心,我也很害怕,我怕三种人,第一种是听完一场演讲都不鼓掌的人(于是底下就给他鼓掌了);第二种是听了一半上厕所的人,第三种最可怕——上了厕所永远不回来的人。他已经是大名鼎鼎了,还是要跟大家沟通一下,用的是幽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闫昭遐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