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千古一叹响彻古今。知己共举杯,碰撞的仿佛是心灵,推杯换盏间,令人忘我、耐人寻味。中秋国庆佳节将至,大家纷纷忙着约时间相聚。一杯酒,为何能有如此妙用呢?在此,《生命时报》邀请有关专家带您探个究竟。
酒是人际润滑油。《礼记》有云,“酒食所以合欢也”。对中国人来说,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而“民以食为天”,因此,酒也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之一。北京回龙观医院酒依赖病房主任孙洪强副教授表示,中国人将“饮”与“食”同等对待,赋予它社交媒介的功能。拜把子要举杯盟誓,婚礼要喝“喜酒”,送别要饮“饯行酒”,凯旋要设“庆功酒”,孩子满月要办“满月酒”……有了酒,就有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的默契。
酒是感情催化剂。一人独酌,多半为了浇愁,此时心中感情无法渲泄,本身就带着逃避心理,借助酒精作用,很容易让自己醉倒。
但是,美酒若遇到知己,它的催化效应便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首先,酒能使人愉悦,并不断渴求。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院刘铁桥教授等人研究表明,酒精能激活大脑内部的犒赏机制,使人产生欣快感。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产生渴求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多刺激,保持美妙的感觉。因此,越喝越想喝。
其次,酒使人放松戒心,释放心情。孙洪强表示,酒精能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的防御机制降低,判断力下降。这时,看谁都挺好,好友之间更是倍感亲切。此外,“酒壮英雄胆”。酒精抑制了大脑皮层这个“高级指挥官”之后,自控力下降,以前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的话,也能说出来,彼此产生“推心置腹”的感觉。知己之间通常先是甜言蜜语、互相吹捧,接着产生共鸣、开始豪言壮语,一唱一和、欲罢不能。
酒不能成为健康炸药包。美酒好比灵丹妙药,不仅让人得到发泄,还创造了交流机会。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社交饮酒就可能发展成酒滥用,甚至酒依赖。此时的酒,也就变成了“炸药包”,会伤害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因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酒只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专家提醒您,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胜酒力者,品茶、喝咖啡,也能举盏言欢、深化感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陈芸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