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洪昭光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于 海
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 吴 帆
尊敬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资料图)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论何时,都是竭尽所能、不求回报的;但反观之,当父母老去时,又有多少子女不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尊老爱幼自古就是国人的一种传统和美德,但当下,尊老这件事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问心无愧?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斑马线旁扶助老人过马路的行为越来越少;儿童用品、服装到处都是,老人用品却四下难寻;家里的孩子被父母宠成了小皇帝,却连给家里老人端盆洗脚水的时间都没有。尊老敬老,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老人在国内依旧是弱势群体。如何让老人有尊严、优雅地老去,不仅关乎我们个人,更是整个社会群体应该关注的。
老人的尊严从哪里来?对于老人自己来说,自尊、自立、自强很重要。一个人即使活到90岁,可整天只能躺在床上,这样活着也不会有多少快乐。因此,想要有尊严,身体健康第一重要。第二,要有资产,要有足够的钱保证自己的老年生活。第三,要有快乐的心情,保持和社会的接触。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人,能找到另一片新天地。第四,得“老有所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社会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觉得“我还没老,我还有用”,也会体验到尊严。
而真正让老人有尊严地活着,更关键的是全社会尊老氛围的蔚然成风。和世界上其他很多老龄化问题很严重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确有些“相形见绌”。虽然现在的“重阳节”也变成了“敬老节”,甚至从今年起,10月还被定为了“敬老月”,但大都形式大于内容,真正的敬老活动并不多见。在伊朗,每到敬老日,儿女们要为老人做七道菜,让老人逐一品尝,象征祝老人生活幸福,多姿多彩。在日本,老人要身着盛装,接受儿女们祝贺;全国还要举行“老人健步大会”,象征老人青春不老,健康长寿。加拿大老人节也叫“笑节”,书店里展出幽默类书籍,喜剧演员演出滑稽节目,电视台专门推出晚会,招待老人,让老人感受快乐。不仅如此,在平时,各国也为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而纷纷出招:丰富的老年大学课程、有声有色的社区活动、成熟的养老保障体系、专为老人提供的工作岗位……
事实上,“尊老敬老”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千百年来,一直备受尊崇。经济发展并不应该以这种传统文化的沦丧而作为代价。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这一步伐会飞速加快,是到了要重拾“尊老”文化的时候了。儿女要多尽孝道,常回家看看,从物质、精神等各方面满足父母的需要;社会要尽可能地为老人多提供一些方便的举措,让孝敬老人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企业要多多发展“银发经济”,填补老年市场的空白;国家更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老有所养的机制;舆论宣传要多树敬老尊老的典型,让他们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用“孝文化”教育更多的人,建设更多老年人宜居的城市,让老人拥有多姿多彩、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谁都希望,当自己青春不再的时候,却依然能有着一份优雅和从容。以己度人,只有今天懂得尊老,年老时才会赢得年轻人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尊敬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