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广州亚运会自行车赛场上,连环撞车事故发生后,香港选手黄蕴瑶顽强爬起来,斩获银牌;体操赛场上,老面孔丘索维金娜在教练席上微笑时,人们仿佛又看到两年前,为了筹钱给孩子治病,她以33岁“高龄”征战奥运赛场的坚定身影……这样的例子很多,支撑他们的,是精神深处的力量。
人的精神支柱,听起来看不见摸不着,但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向往。有人说它是所追求的事物,有人说它是可依赖的人,还有人说它是站得住脚的真理等等。事实上,精神支柱是人的心灵寄托所在,从心理学层面看来属于一种心理活动,它就像一个纽带,为生活价值提供定向,行为选择提供动力。
然而今天,当精神空虚成为一种社会病,当“富士康”事件一再重演,当仅有49%的中国人表示自己有确定的信仰时,很多人发现自己好像没了精神支柱。究其原因,首先,现代的我们太过在乎功利,精神支柱这个虚头八脑的东西,不能带来好处,也不能引起重视;其次,客观地讲,现代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分数成了教育的终极目标,精神文明放在相对次要地位;此外,社会政策开放自由的转变造就了国人思想的多样性,反而使人难以抉择。殊不知,当精神支柱缺失时,神医、财神似乎更容易惹人喜爱,李一道长、张悟本等“神仙”、“高人”也才有了市场。
事实上,社会学家指出,“支柱”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以什么为精神支柱”。正确的精神支柱应当像著名诗人哈·纪伯伦所说的,是我们心中的绿洲。让人生活目标清晰,能体验到足够的幸福感,谨慎生活,有所敬畏,而不被一些极端思想和行为所驱使。试着寻找平衡的人生,用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享受爱情的亲密,珍惜友情的轻松,体会工作的快乐,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潜能在逐渐激发,精神支柱就藏在你的身体里。▲(河南省精神病院副主任医师张朝晖博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张朝晖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