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选秀之风此起彼伏,愈吹愈烈,然而,舞台上男性越来越女性化的面孔、越来越阴柔的举止,却深深影响着青少年。中性化潮流如何形成?男孩女性化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应该怎样应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长期关注男孩教育,最近出版一本名为《拯救男孩》的书,对男孩面临的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四大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
性别混乱导致男性责任感缺失
在孙云晓看来,从2004年的超女开创内地选秀先河开始,我国中性化的潮流开始涌动。这种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的现象,现在美其名曰“中性化”,并已演变为一种文化思潮,有愈演愈烈之势。孙云晓认为,选秀文化,可谓是商业社会和媒体制造出来的怪胎,此风长行,后果将很严重。它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某种形式的性别混乱:男孩越来越“娘娘腔”,男孩越来越缺乏阳刚,排骨男越来越多,肌肉男越来越少。在性别形成过程中,模仿是一个重要途径,在缺乏正确榜样的情况下,许多男孩直接把这些所谓“好男儿”作为模仿的榜样,直接复制他们的外部特征,因而阳刚不再,阴柔有余。“对男孩来讲,所谓的中性化,更多的是男孩女性化,其危害很深很广。”
男孩女性化的危害在于,从生理上看,男孩将丢失了男性气质,本来男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对运动的天生热爱,并且拥有强壮的体魄,而对于社会来说,男性本应具有的责任感将会缺失,在困难、危难面前不能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船将要沉没时,男人们率先把妇女和儿童送上救生艇,无法想象如果这时男人和女人、孩子大打出手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但如果男性没有具备这种责任感,那将是有可能发生的。”
应倡导双性化而不是中性化
为什么中性潮会流行?孙云晓认为,这跟人们对一个当前影响甚广的理论——双性化理论的误读有关。
孙云晓说,从双性化理论的起源来看,它本来是一个与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歧视)作斗争的理论。根据本姆的双性化理论,一个人的性别倾向可以分为四种: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中性化。双性化理论认为双性化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性别模式,它集合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优点,双性化个体在各种条件下比性别典型者(男性化、女性化)做得更好,在心理健康、自尊、自我评价、受同伴欢迎、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单性化者。本姆认为:“中性化”可以说是“无性化”,是社会性别最不突出的一类群体,它没有显著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本来是个很好的理念——男女相互学习,有助于男女两性摆脱传统文化对性别的束缚,但却被许多人误读为“中性化”,被扭曲了,结出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恶果。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