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我问两个问题。QALYs,在您工作当中这个指标是否有绝对的标准?或者跟其他的指标挂钩?比如人均医疗费用,或者人均工资收入?第二,王院长为我们介绍的新技术的发展,确实带来耳目一新。但对社会来说,总是感觉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就是费用的增高。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医院管理者,如何在关注新技术问题的同时如何更好事用适宜的医疗技术?谢谢。
Andrew Dillon:QALYs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使用。说到QALYs基础上的机会成本我觉得没有所谓通用的计算方法,这个技术值到底应该是多少?我发言当中也提到,你首先需要有这样的灵活性,要把它放到QALYs的体系当中,你也要用灵活性考虑可能会有的额外情况。
另外你也要判断,它可能会给你带来的机会成本。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差异,或者偏离的情况,你又要确保整个QALYs的体系有足够的透明度。QALYs就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你要自己做决定。要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我们最后会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决策。
王拥军:谢谢你的问题。对专家来讲,希望技术越新对专家越好,对付费方来说,技术越新付费压力越大。从医院来讲就是刚才讲的几个原则。
第一是在医疗过程中管理者管什么?整个新的技术,要能够提升你整个绩效,那这个技术肯定是要(药引)的。第二,新技术肯定要有循证医学生的,这句话在全世界讲起来很轻松,但是在中国讲起来不轻松。卫生部推行的十年百项,很多技术没有通过循证医学评价的,可能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可能很多地方是我们政策、政治在干扰学术的决策。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我一定要找是否有证据,否则就像激光打空,不能直接放到医院里面。第三个原则,医院主要的技术是用于学术水平在国内比较好的学科,比如天坛医院用在神经科,不可能一个新技术在我妇产科用,因为应用的人不能合理使用技术,这样对技术本身可能会造成滥用,也可能只带来病人费用的增加,而不能带来效益。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健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黄丽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