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技术的精细化和专业化,需要医技人员掌握更多的心血管疾病和放射学技术交叉学科的知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目前的培训系统在交叉学科知识的训练存上在很大的不足。技术的进步要转变成病人的获益,关键的环节在于应用技术的医疗技术人员,即医生和技师。如何使心血管科医生对心脏中的影像知识更加清晰、让放射科医生对影像中的心脏色彩更加斑斓,已成为我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这是上
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在第二十一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心脏放射影像论坛上发出的呼吁。
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介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本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之高已名列各类疾病之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威胁在我国也日益凸显。本世纪是医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诊断与治疗,各种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日益更新。特别是影像技术在最近十余年发展更甚,包括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等影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不断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拓展了心脏影像诊断与治疗的信息量和信息深度。
以64层螺旋CT(MSCT)为代表的高分辨率CT开创了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新纪元,直到今天已应用到临床的640排CT,让很多患者因此避免了有创性导管法血管造影。但是作为专业工作者,我们必须客观地正视其阴性预测值高和阳性预测值低的现实,不能盲目地扩大适应证,应当正确的帮助和引导临床医师和(或)患者进行合理的选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庞文跃教授进一步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心脏CT在心功能评价有了一定的进展,近年来有作者报道了MSCT在二尖瓣和右心功能中的应用。但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超声心动图仍然是评价瓣膜功能最优先选择的方法,MRI能更准确地评估左右心功能,而CT时间分辨率的限制和X线的辐射损害,使其不应该作为一线检查评估心功能。心脏CT评估心肌灌注和心肌活力等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专业工作者对此必须有客观的认识,没有必要盲目追求所谓的“一站式”检查。事实上,CT单凭密度而缺乏组织分辨率的缺陷无法与核素和(或)MRI相比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