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约书亚·罗斯·李普曼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
我们会通过心理的作用,将自己想象成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形象,试图去模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逐渐地养成了自己的个性。
具体地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像我们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以及叔舅、姨姑。与我们身边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们的身体会不由地吸收他们的营养成分而长大,而且在心理上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周围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态度的影响。
我们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受到他们生活方式的感染和影响,进而加以模仿,于是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方式转化到我们自己的身上。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人是最善于模仿的,也是最易于被他人所同化的。人的这种模仿能力,既可以使人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也可能给人生带来惨痛的悲剧。
大圣人和大罪人的言行总是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普通人是最易于被他们的话所吸引的。这样,任何圣人、罪人都以一种难以觉察的方式影响着他们未曾相识的人们。这一点是无须怀疑的。
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无论这种影响是好还是坏,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现代心理学家证实了这些著名文学家的洞见,它表明了我们会模仿别人,这种模仿会在我们的心理世界中留下深深的伤痕,我们会把别人的性格因素划为自身的一部分。
人的模仿和同化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从未真正的孤独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们经常会将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拿来塑造自己,对于这一点,也许我们不太乐意接受。我们并非自我封闭、自我创造的实体,它是一匹五颜六色的绸缎,我们要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由其他许多人性格构成的织布机上将之编织而成。别人提供给我们砖块,我们用来建造起一座属于自己的人格大厦。
从乔治·贝克莱到伯兰特·罗素,近代的哲学家们大都认为人是孤立的生物,与它们的同类并没有真正的联系和交流。坚持这种看法会遇到许多不能解释的难题。弗洛伊德曾经坚决地否认人是孤立存在的,他赞成犹太先哲们的观念,认为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使这个观念在当代心理学里得到继承和发展,并大放光彩。
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其他人塑造着我们的灵魂;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在影响着他人的心理世界。我们的行动及性格也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孤立地谈论一件事物是善的还是恶的,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揭发我们个性的整个结构。在我们影响力的范围内,我们的心境、姿态、语气影响着我们周围人的情感和态度。
由于模仿和同化的作用,我们深深地影响着他人,在他人身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子。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新的道德责任:因为我们的行为会影响他人,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慷慨、仁爱、热情、坦诚和果断的人。
有一则谚语说得好,人是不可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的。现代的心理学却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具有爱心,刚毅而热情,我们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坚实的进步。一些心理障碍会破坏我们与家人、邻居和朋友之间的良好交流。
要取得上述进步,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充分地理解这些心理障碍的性子并努力地去克服它们。
其中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那些假借爱的名义而出现的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