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五个坏吃法“偷走”药效(图)
警惕五个坏吃法“偷走”药效(资料图)
用药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才能见效,但实际上,很多服药的“坏习惯”也会使药效打折,甚至增加副作用。
1.服药跟饭点
很多人简单地把“饭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零食、水果等都不算。其实,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饭后”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徐燕侠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注明饭前(或空腹)服用,是由于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注明饭后或餐时服用,多是因为此类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减轻这种不适,或其中含有的脂类物质能促进药物吸收。一般饭前指的是在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指的是进餐2—4小时后。
服药频率多为一天一次至一天三次,老百姓常把“一日三次”简单地等同于跟着三顿饭走。其实,一天服药几次,多长时间服一次,是药学家根据24小时内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制订出来的。徐燕侠指出,如果服药为“一日三次”,应每隔8小时服一次;若一日两次,应每隔12小时服一次。考虑到多数人的作息习惯,一日三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点,下午2点—3点,晚上10点;一日两次则应该安排在早上7点和晚上7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