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问:大S书中谈到这是最保险的美白方式,是这样吗?
郑荃(四川华美整形美容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国目前没有批准关于进口注射用的美白针剂,因此,所谓的”美白针”就安全而言,肯定没有保障,对身体健康很可能就有危害。
具有美白功效的注射液体,专业的医疗机构是不不建议消费者打点滴,这些液体含有的美白成分都是针对具有病症的顾客,如:黑斑症、严重晒伤肌肤等,“美白针剂”都是医疗注射用。
一般有美白功效的产品中都含有如:果酸、汞等成分的物质,如果用量超标,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负作用,长期使用甚至会造成人体的很多病变,如硬结、乳腺肿瘤等。
黄龄萱(台湾某医美及保养品国际业务部总监):点滴注射“美白针”存在一定的风险,它的成分中含有凝血剂物质是可以让皮肤变白,但是如果女性长期注射血液,可令女性在生理期的排血量减少,长期注射还容易导致心血管硬化;维生素过量使用也不好,维生素过量使用在国际上有很大争议,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王昆彪(韩国NOWCOS上海支社董事长):国家在对注射及点滴美白的方法上不认可,通过血液途径美白有很大风险,安全性无保障。在韩国,美白主要提倡安全性,保养性的美白产品只能通过涂抹方式进行,在韩国我还没有听说过“美白针”美白方式。
罗羽(日本国立富山医科大学皮肤科医学博士):尽管这些针剂本身或许是合法的,但日本卫生署从来没有核准将皮肤美白列为正式的适应症,医生主要是利用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来达到美白效果,就好像用糖尿病药减肥一样,长期使用风险性高,对健康会有重大影响,用这种速成美白法,是很危险的。
女人们问:大S书中说,打美白针要坐得住,要憋得住尿并且还有抗氧化的功能,同时,它可以让身上的痘疤看起来淡一点。通常注射三天后就能看到美白效果.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罗羽(日本国立富山医科大学皮肤科医学博士):理论上打美白针确有助于皮肤变白或淡化斑点,美白针作用是全身性的,而非单一部位,需要连续注射效果才会明显,但只是暂时性美白,一旦停止注射,美白效果也停止了。
在日本,对大部份投资医学美容的诊所来说,鸡尾酒式的美白针是诊所创业疗程,不用投资昂贵仪器,成本低利润极佳;目前普遍收费是每次600-2000,通常以8-10剂为一疗程,2个月内分次完成,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笔可观的花费。所谓鸡尾酒式美白针,其实成本相当低廉,一针高单位维他命C不到十元,再加针剂及点滴成本,不会超过一百元。想美白有其他医美疗程,都强过打针。
夏文华(伊美尔长岛医院院长):目前我正在研究,能不能把这项技术引进到内地,功效能到什么程度?等等。之前有媒体爆出“美白针”会致癌一说,有这种可能。因为黑色素是自己防御功能,肤色变深紫外线就不能渗透,但美白针恰恰阻止黑色素形成,等于把肌肤保护伞拿掉了。目前使用这个项目的机构较少,合法性没有保障,消费者应该慎重选择。
王炳虓(福建台江医院整形科主任):内地很少有医院做这个项目,据我看到是一些美容院在做,产品质量很难保证。属于新兴项目,应该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之后才可以投放市场。大S的《揭露女明星》出版后,我们这里临近台湾,有很多人打电话到医院询问,我们对药物注射很谨慎,况且大S书里提到的这种美白针很贵,消费一次差不多上千,打一次效果不明显。
美白针对个人健康也有一定影响,它会破坏激素平衡,比如女生长胡子,内分泌失调等。但是,一旦内地有了正规医院引进这个技术,又有国家正式批准手续,而且价格中等,会很有市场,特别是在阳光充足地区,女孩嘛,肯定都是喜欢白皙肌肤的。
郑荃(四川华美整形美容医院皮肤科主任):随意打“美白针”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破坏肌肤结构、细胞的组织排列、变化、代谢,让肌肤处于一种“病”状态,很容易提前透支肌肤,看似短暂的红润、美白,却很容易造成肌肤敏感以及身体各种病发症,用量过度,停用后很可能会造成色素过度增加。
吴振裘(成都大华医学美容医院院长):目前我国对用人体内点滴注射美白药品还没有批文,因此,这种“美白针”安全上肯定有风险。这些成分,可达到美白肌肤的效果,但都属于医疗用药,用在人体肌肤美白上,不能长期使用。如何提醒消费者进行安全有效的美白?
黄龄萱(台湾某医美及保养品国际业务部总监):美白,我们首先提倡安全,我个人认为以涂抹的方式进行肌肤的美白更加安全,在日常中可定期定量的口服一些VC、VE等,能够让身体安全美白,出门前尽量涂抹防晒产品,平时保持良好的心情,减少生活压力,也是肌肤美白的关键。
王昆彪(韩国NOWCOS上海支社董事长):美白首先就要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现在韩国比较提倡物理美白的方式,你看韩国街头的很多女孩看上去肌肤很光洁,大多都是用涂抹美白遮盖类产品,这样既安全又可达美丽效果。消费者可以选择植物类美白的保养产品,其中成分基本含有VC、VE、诱导体、熊果甘、桑白皮、奇异果等美白成份,这些都是经过国家认可的美白提取物,是安全有效的美白添加剂。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健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李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