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个案:
职场“倦鸟”半年就医六七次
29岁的司政(化名)在广州一家外企公司工作。近半年来他因身体诸多不适到医院“报到”了六七次,所看病种包括颈椎病、肠胃病甚至是心脏病等。然而,每次都查不出问题,并严重影响了工作。不得已,他只好向公司辞职。
当他最后求助心理医生时,医生发现了他的发病规律。原来,他的工作压力很大,但所取得的成绩总是得不到上级主管的肯定,导致他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每当他违心接受任务时,身体就会产生种种不适,进而令他办事效率降低,更加不愿工作。随着业绩的不断下降,“疾病”的发作频率也越来越高,令他陷在恶性循环内无法自拔,连每天早上去上班,都变成了一种折磨。
司政的症状正是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谢永标副主任医师指出,职业倦怠常发生在熟手的劳动人口中,被称为导致劳动者提前“报废”的杀手。最常见的表现是:工作时常常感到精疲力竭,情绪波动、热情仿佛耗竭,经常妄自菲薄、工作不主动、“懒得做”“没意义”成为口头禅,工作效率低等。有些人因长期承受巨大压力导致的“能力恐慌”,在工作时反复产生不愉快情绪,而这种不愉快情绪引发身体症状。
解决之道
重新定位“为何活着”
对于职业倦怠,解决办法既难又简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清楚自己为何而活。
谢永标说,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为了父母、上司满意,永远做NO.1,还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态。如果把工作作为生命中天经地义的事情,像吃喝拉撒睡一样,接受工作的平庸不如意,在面对职场瓶颈、工作不如意之处时,就不易出问题。
其次,要为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要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职业规划非常重要。“初入职场,择业首先考虑生存能力,这工作一个月收入多少,能否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但到了工作三年左右,有一定经济能力应该为自己做一次职业评估。”谢永标说,要考虑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能否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是否符合自己的能力、兴趣。一些倦鸟就是在三年之期没有做出合适的选择,继续一份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导致积重难返。
再次,工作遇到瓶颈,不要盲目换工作,而是为这份工作找到新的价值、新的乐趣、新的视角。要及时进行情绪梳理,正视工作压力,建立正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把工作难关当作挑战,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任珊珊 张丹娜 编辑:李晋
|
404 Not Found

商讯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