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吃鱼生习惯者请做B超!
“肝吸虫感染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经过几年后,大多患者会出现肝损害。”肝病一科主任张春兰还表示,“肝吸虫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存在,部分患者经过驱虫治疗之后,肝脏纤维化有所改善,但也有部分无变化,需要抗纤维化治疗。”
防“虫”要杜绝生食淡水鱼虾
肝吸虫幼虫发育需经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螺蛳(纹沼螺、长角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是各种淡水鱼虾。其中,鲩鱼往往是肝吸虫感染最高的宿主。
在肝吸虫病高发区,以下饮食习惯最容易给虫卵入侵人体的机会———
①生食或没煮透:如珠三角一带居民喜食“鱼生”或“生滚鱼片粥”;潮汕人喜欢醉虾醉蟹(用醋或酒腌制);东北朝鲜族居民习惯用生鱼佐酒;江浙一带居民喜食活虾、活鱼。
②生熟食处理不当:处理食物时生熟不分,囊蚴通过砧板、菜刀、碗筷等污染食物,从而使人感染。
人吃进活的肝吸虫囊蚴,1个月之后,囊蚴就会发育为成虫并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因此,为预防肝吸虫病,应主动改变生吃鱼肉的习惯。实验证明,在厚度约1毫米的鱼肉片内的囊蚴,在90℃的热水中,1秒钟即能死亡,75℃时3秒内死亡。
Tips:有吃鱼生习惯,做B超检查
如果以前有吃鱼生习惯的人群,建议做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
对于肝吸虫患者,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和驱虫治疗。目前,治疗肝吸虫的首选药是吡喹酮,驱虫治疗之后,肝功能在3-4天恢复正常。
重症感染者且伴有营养不良或肝硬化症状者,应加强营养,保护肝脏,再考虑特殊治疗。有胆囊炎、总胆管堵塞等急性外科并发症者,则需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张华 编辑:李晋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