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八一儿童医院,1岁多的刘昱含躺在妈妈怀里。本报记者 韩萌 摄
本报讯 (记者 李天宇 石明磊) 1岁3个月的女婴,头部重量占体重一半,这是脑积水患儿刘昱含的遭遇。医生担心孩子的智力无法健全,能站起来就是奇迹。但孩子父亲刘伟说:“无论怎样都不放弃,哪怕乞讨,这是做父母的责任。”
早产女婴出生不到一公斤
2009年9月3日,刘昱含在山东老家呱呱坠地。魏香记得,当时女儿全身发紫,体重不到一公斤。“女儿是早产,只有7个月。”魏香说,她怀孕时胎盘前置,女儿没有汲取到多少营养。
“坦白讲,我们对这个孩子不是很有信心。”这是产科医生对魏香说的第一句话。另一个打击是,魏香产后大出血,医生说,她以后再生育将面临生命危险。
魏香说,为了保住女儿的命,花了近5万元,其中3万元是借的。魏香曾在四川一家茶楼打工,丈夫刘伟在鞋厂工作,两人一个月能赚七八千元,但为了照顾女儿,夫妻都辞了工作。
孩子颅内积水破坏脑组织
刘昱含两个多月时,刘伟发现,孩子太阳穴一直是软的,头和身体不协调。每过几天,孩子的头就大一圈。后来,孩子的头大过身体,夫妻俩慌了。“我们治不了,赶紧到大医院。”山东多家医院的医生爱莫能助。
颅内积水撑开头骨,孩子的上眼皮被拉伸,睡觉时几乎闭不上眼。转到北京军区八一儿童医院之初,刘昱含的头围达94厘米。刘昱含的主治医生黄柳明说,从没见过如此严重的脑积水患儿。孩子颅内积水,已没有太多脑组织,智力受到的影响很大。乐观的是,患儿四肢能活动,还有视力。但黄医生说,即使顺利手术,孩子能坐起来就是奢望;能让她站起来更是奇迹。
手术费无着落只能保守治疗
从11月初到八一儿童医院至今,刘伟夫妇花去七八千元。目前只能保守治疗,在孩子头顶插一根导管引流。孩子的手术费要五六万元,提到钱,夫妻低下头。
刘伟老家村委会的贫困证明显示,刘伟家共五口人,其母偏瘫,丧失劳动能力,其父年老体弱,全家仅靠刘伟一人打工维持。
“就算走不了,就算智力低,就算让我乞讨,我也要养她。”刘伟说,这是一个父亲仅能做到的。魏香说,她曾出现幻觉,孩子戴着红色小帽子跑向滑梯。说这些话时,她微微弯起的嘴角边滑下两颗泪。
- 特写
女儿在进步本能喊“妈妈”
“睡吧,宝宝,妈妈在这儿。”魏香轻哼自编的歌谣。她每轻拍一下,含含的头皮就颤一颤,积水,几乎要撑破头骨,阻挡积水的头顶,只剩一层皮。
含含的床铺摆了一个屏障,魏香说,可能是怕孩子的头吓到其他患儿。魏香早已习惯,她每次抱孩子去医院,都会在含含头顶盖一块布,她怕别人吃惊的眼神,尽管这种眼神更多的是同情。
含含睡得不香,偶尔啼哭,哑哑的嗓音。每当孩子哭时,刘伟就会把一只粉色玩具熊塞到孩子手里,含含握不住,刘伟一次次地塞。玩具熊转移不了含含的痛苦,1岁3个月,含含体重40多斤,其中头部20多斤,转头对于她来说都是奢望,孩子的头两侧已生褥疮。
哭声止不住了,魏香总是抓着含含的小手。小手腕上系着根红绳,上面挂着一个小篮子的饰物。“是亲戚用核桃刻的,我们叫桃符,寓意吉祥,也表示我女儿命硬。”
入院一个多月,含含的头围从94厘米减到80多厘米,刘伟几乎每天都量,每减1厘米,都是一份希望。主治医生黄柳明说,孩子的头骨已被积水撑开,短期之内头围不会大幅缩减。
抹泪的时候,魏香总是避着丈夫;面对孩子时她总是笑,“女儿像我,眼睛大大的,最近,她有了进步,偶尔本能地喊妈妈。”
- 救助
“爱心妈妈”助女婴入院
病床边有几箱奶粉和成袋的纸尿裤……这些是好心人送的,但魏香始终没把纸尿裤拆包,她舍不得用。
公益组织“爱心妈妈”的志愿者知道此事后找到魏香夫妇。“介绍最好的医院,联系最好的医生。”志愿者焦丽曼说,志愿者通过一家基金会筹集到1万元,解决了含含入院的燃眉之急。通过网络、现场募捐又筹到3万元。
魏香知道“救命钱”来之不易,所以她坚持给孩子用尿布,几个小时就换一次,一块一块地洗,省下纸尿裤。女儿住院后,经常收到没有留姓名的邮包,里面是奶粉、衣服……含含的生活有了改善,在老家从未吃过的小瓶果泥,孩子特别喜欢吃。喂米线、米粉时,她总是大口地吞。
焦丽曼说:“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知道还有更多人在关注、关心着这位不幸的孩子,这对我们、对孩子都是一种力量。”(李天宇 石明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李天宇 石明磊 编辑:李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