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者致电揭秘“地沟油”黑幕(图片来源:太原晚报)
●保守统计,我市每月至少生产“地沟油”15.2吨
●提炼“地沟油”者月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对餐饮服务单位的食用油脂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使用“地沟油”的单位予以严肃查处。一时间,老百姓谈“地沟油”色变。上班族柳先生抱怨说:“在家吃饭当然放心,可谁也难免在街上吃饭,谁知是什么油做下的?政府部门真该狠狠整治这些黑心肠的人,捍卫老百姓的饮食安全。”
柳先生的观点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愿,这“地沟油”是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然而,尽管被人们“严加防范”着,可“地沟油”的回收和加工仍在我市的一些角落进行着,并悄然流向市场,成为危及市民饮食安全的重要隐患。近日,一位做“地沟油”生意十年之久的李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说要揭揭太原市场上“地沟油”的黑幕,记者便随着他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展开追踪采访。
花钱买垃圾——炼油
“毫不隐瞒地说,我和‘地沟油’打交道已经十年了。”对于李先生的开场白,记者有些惊讶。经了解方得知,李先生虽然是做“地沟油”生意的,但他的厂子是经环保、工商等部门批准注册的合法企业,主营回收“地沟油”,加工制成塑脂酸钾等化工原料,提供给油漆、生物柴油等生产厂家作为原料。这本是一项对餐饮垃圾合理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好项目,但近几年来,这生意却越来越不好做。“原材料不好买呀。”李先生十分感叹。许多人到大酒店找关系、托门子,甚至送钱,为的就是能拉走餐饮垃圾,从中炼油牟利。
“地沟油”摇身变成食用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地沟油”大体分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里边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这种油也被称之为“炸货油”。
李先生原来去收油,可以说是给餐饮企业疏通管道,不用付钱,有时候餐饮企业还给点小费,但现在却是得给餐饮企业钱,给的少了都不行。据了解,餐饮企业的废油一般都有专人收购,收购者与餐饮企业有着稳定的购销关系,每年按餐馆规模支付一定的费用,几千元到上万元数额不等。然而,这上万元的高价远远超过了加工化工原料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收购呢?李先生一语道破玄机——“肯花大价钱的主儿是买餐厨垃圾去炼重返餐桌的‘食用油’了。”
热点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张卫忠 郝晓炜 编辑:董长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