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抑郁症不容忽视 克服病耻感是治疗前提
2010年10月11日 14: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专科医生认为,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之所以不能安于看病治疗,自杀事件频频发生,是因为难以消除“病耻感”。这种感觉来自于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不理解。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潘集阳教授指出,“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他们首先是害怕,怕周围的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歧视自己;而周围的人则怕患者危及自己。周围的异样眼光,给患者造成了极大压力,阻碍了他们正常就医,甚至促成了他们的死亡。”

要把精神障碍当成普通疾病

潘集阳教授指出,精神障碍(包括失眠、抑郁和焦虑障碍)其实就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这些病就像高血压、胃肠炎一样普通。它的病因60%-70%来自于大脑神经递质的功能失调,30%才是外界(主要是心理压力)的影响。可社会大众却颠倒过来,一说精神障碍就认为是压力造成的,反倒忽略了大脑出毛病这个事实。“要让患者安于看病,必须消除外界的不理解。这是我要说明的第一点,”潘集阳表示,既然是有病,就要按医学要求治疗,“但有些病人肯来看病,却不肯吃药,以为和医生聊两句就能好。这又是一个误解。”从专家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焦虑、抑郁、失眠,如果自己能调整过来,一般不会到医院来看病。如果自己不能调整,医生也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让其精神障碍好转。所以只要患者症状达到一定的医学临床诊断标准,就应该按医学程序治疗。

问题是,患者不愿意吃药,或吃一段时间就停药,从而造成病情加重或反复,用药的时间就得进一步延长,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以抑郁症为例,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分别需要三个月、六个月和6-8个月以上的用时药间(维持期的长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特征及发作次数而定)。听从医嘱坚持治疗的,或许在一年或一年半后就能慢慢减药。但若自行停药后再次发病,用药时间就得延长。三次发病的人,可能要终身用药才能控制疾病。

吃精神类药不会让人“变傻”

“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还有一个误区:有的人吃抗抑郁药,甚至只是安眠药,旁边的人看了就会说别吃,吃了会‘变傻’。其实,国内精神类的药物基本都是紧跟国际标准,其安全和疗效性都有相当高的保证,绝不可能导致吃药变傻这么严重的后果。”

潘集阳说,很多人不理解,特别是刚开始失眠、抑郁的人,把精神类药物当成毒药,生怕吃多了有问题,事实上,服用精神类药物原则上不会造成心、肝、肾等大的损害,只是100个人中可能有8-10人会出现打呵欠、胃肠不舒服等症状,可以通过换药或改变服药方式来解决。

对青少年抑郁要加大关注

近年来,中学生患双相抑郁障碍的数量逐年增加。医生发现,很多人是休学一年半载后才到医院看病,既耽搁了学习,又延误了治疗。可家长为什么迟迟不能发现孩子生病呢?潘集阳说,这又是缺乏理解和关爱所致。

“很多青少年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表现为不愿学习,一上学就跑回家,家长以为孩子厌学,先是自行开导,接着去做心理咨询,再不行就休学,就诊之前拖了很长时间,等来医院的时候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如果能早点往抑郁障碍方面考虑,到医院检查一下,对抑郁的治疗就会更及时有效。”潘集阳强调,家长不要以“病耻感”来回避对孩子的治疗,越早确诊和治疗,只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学习越有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宋导 编辑:宋扬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