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社论:艾滋病的“心墙”何时能够拆除
2010年12月01日 14:05 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今天,世界艾滋病日。

在这个时候,请不要忘记,我国有数十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仍然被社会排斥。人们在心里为他们筑起了一堵“隔离之墙”,让他们生活在歧视的“目光之城”中。有形的墙可以推倒,可以翻越,而建在人们心中的“隔离墙”,又该如何拆除?

卫生部日前通报称,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2009年,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

从历年来官方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艾滋病疫情近年来呈不断增长之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也在积极应对,但是,不能不承认的现实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得了艾滋病之后,当艾滋病从传说来到很多人身边的时候,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恐惧与排斥的案例,也在逐渐增多。

阿龙———广西一位独自生活的6岁艾滋孤儿。艾滋病夺走了他的父母,而村民和亲人的恐惧与无知,则夺去了他受教育和正常生活的权利。一个6岁的孩子,被迫在远离村庄的窝棚中常年居住,变成了“不可接触”的“异类”。尽管,媒体报道后很多好心人来帮助阿龙,但是,那堵筑在阿龙身边的“隔离墙”,并未消失。

还有小吴———中国艾滋病就业歧视第一案的原告。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11月29日,小吴向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状。谈到自己的败诉与再上诉,小吴的语气中有着无奈:“我身后站着的是74万和我一样渴望得到社会支持的同类,是和我一样渴望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护的人们。”

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歧视,直接导致了他们合法的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这也一再提醒着政府和社会,艾滋病不只是医疗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在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给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医疗和关爱,更需要给他们提供权利的保障和支持,去帮助他们拆除身边那堵无形的隔离与歧视之墙。

社会学家说,对艾滋病的歧视源于无知和恐惧。据新华社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在“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这样的常识性问题上,某地有四成大学生竟然不知道。大学生尚且如此,更遑论更多知识水平不高的人了。

到现在为止,我们不能不承认,很多人仍然不了解艾滋病,不知道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传播,不知道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染上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以做很多种工作,而完全不会影响他人。

现在,需要常识一再宣讲,更需要《艾滋病防治条例》中的各项公民权利获得真正的保障。公权力机构本应身先士卒做“拆墙”的模范,而不应像安庆市教育局那样做“筑墙”的先锋。

所以,在今天,我们将一个问题交给社会,那堵无形的艾滋病“心墙”究竟何时能够拆除?

因此,我们接下来关心的是,小吴最终能获得工作的权利吗?阿龙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快乐成长吗?明年的今日,我们将会在小吴、阿龙以及如他们一样遭遇人们的生活中,去寻找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宋扬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