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香港《大公报》今日刊登报道关注了河南艾滋病防治情况,称经过河南官方多年长期不懈的努力,过去民间谈“艾”色变的心理恐惧感已不复存在,河南防艾救艾的环境大为改善。
报道援引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10月31日,河南全省累计确诊并报告艾滋病感染者48744人,其中现症病人27400人,累计死亡14385人。全省总的艾滋病病死率从2004年的9.23%,下降到2010年10月的4.16%。疫情分析表明,河南省艾滋病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
同仇敌忾 抗击人类天敌
河南省艾防办主任李自钊介绍说,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河南农村还很贫困。一些血液制品企业在河南设立采血浆站,非法采集原料血浆,吸引、诱惑贫困河南农民卖血。由于采血卫生条件极差,违规操作,引起交叉感染,致使那些冀望通过卖血改善生活的农民感染上了艾滋病毒。
在经过七至十年的潜伏期之后,艾滋病毒开始在感染者的身体里变得肆无忌惮。在世纪之交的那些年里,在河南艾滋疫区乃至全中国,因为对艾滋认识与了解的缺失,人们谈“艾”色变,对艾滋病人唯恐避之不及。这些不幸的艾滋病人,在承受身体伤疼的同时,也在承受精神的伤害。
然而,政府始终没有抛弃那些无辜的人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加大对艾滋病的防治力度,并亲自探望艾滋病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两次前往河南艾滋病村,和艾滋病人共度春节,邀请艾滋遗孤前往中南海参观。2003年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也曾前往上蔡县艾滋村探访,并对河南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加以肯定。
从河南走向北京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曾深深了解艾滋病人的痛苦。他同时担任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一职,直接负责国家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为此倾注了心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宋扬
|